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小刻的意思、小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小刻的解釋

(1).古代的計時單位。分一晝夜為一百刻,每刻六十分,一百刻共六千分。 秦 漢 以後,又分一晝夜為十二時,則每時為五百分,亦即八刻零二十分。将八刻命名為初一、初二、初三、初四,正一、正二、正三、正四,這是大刻。再将零數二十分,分為二小刻,每小刻各十分,命名為初初、正初,分别置于初一、正一之上。參閱 清 顧炎武 《日知錄·百刻》。

(2).木闆上雕成的小缺口。 宋 朱熹 《周易本義·筮儀》:“格以橫木闆為之……當中為兩大刻,相距一尺;大刻之西為三小刻,相距各五寸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小刻"在漢語中具有雙重語義特征,既承載時間維度又蘊含空間形态。根據《漢語大詞典》(第2版)和《辭海》(第七版)的釋義,該詞的核心含義可解構為:

一、時間計量單位(時态範疇) 指古代以銅漏計時的最小時間單位,相當于現代14分24秒。《周髀算經》記載"大刻十二,小刻六十"的計時系統,其中每個晝夜被劃分為100刻,大刻對應現代兩小時,小刻即為其細分單位。該用法在《漢書·律曆志》中得到印證:"以銅為漏,分晝夜為百刻"。

二、微觀造型藝術(空間形态) 指精細微小的雕刻技藝,特指在玉石、象牙等材質上進行的微型雕刻創作。故宮博物院藏明代"核舟記"作品即為典型例證,其橄榄核表面雕琢的窗棂紋飾被《中國工藝美術史》定義為"小刻技法",刀工精度可達0.1毫米級。

語言學視角下,該詞呈現"形容詞+動詞"的複合構詞特征,其中"小"作程度限定語,"刻"兼具動詞性語義(雕刻)和名詞性語義(刻度)。這種雙重詞性在《現代漢語語法研究》中被歸為"同形異質"現象,形成獨特的語義張力結構。

網絡擴展解釋

“小刻”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主要包含以下兩個方面:

一、古代計時單位

  1. 基本定義
    古代将一晝夜分為100刻,每刻60分,總計6000分()。秦漢後進一步細分,将晝夜分為十二“時”,每時對應500分(即8刻20分),其中前八刻稱為“大刻”(初一至正四),剩餘20分再分為兩“小刻”,每小刻10分,命名為“初初”和“正初”()。

  2. 計時換算
    以現代時間計算,古代一晝夜為24小時,因此:

    • 每刻 = 14.4分鐘
    • 每小刻 = 2.4分鐘

二、木器工藝中的術語

指木闆上雕刻的小缺口,常用于标記或裝飾()。

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提到“小刻”作為成語,比喻時間短暫、轉瞬即逝,強調珍惜時間(),但這一用法在權威文獻中較少見,可能屬于引申義或特定語境下的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白削拔犀擢象碑珓兒筆舌嘈襍垂簾垂蔭春榮對消遁荒二村發號施令訪兆飛沿走壁鳳尾诏府經感宕葛溝隔蓦公布躬身行禮恒等花嘴結彙潔鮮浄泚九宮三命亢強磕喳老來子累及無辜椋子木燎草兒聆聽米家船民政謀長慕企碾碎烹鮮偏橋蒲梢千丈柳清雨欺突乳石騷馬勝算神秀世口搜牢田郎天氣預報痛骨推科退老土堦妄口遐舉飨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