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束楚的意思、束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束楚的解释

(1).一捆荆柴木。《诗·王风·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楚。” 朱熹 集传:“楚,木也。”

(2).捆荆成束。《诗·唐风·绸缪》:“绸繆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 唐 白居易 《想东游五十韵》:“悬旌心宛转,束楚意绸繆。”一说,喻男女成婚。参见“ 束薪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束楚"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其核心含义指捆扎成束的荆条或荆木。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并引用权威典籍说明:

一、本义:捆扎成束的荆条

二、引申义:象征、借代与比喻

  1. 象征婚姻结合: 因"束楚"在《诗经·绸缪》中用于描写新婚场景(捆束薪、楚、刍象征婚礼准备或夫妇结合),后世常以"束楚"或"绸缪束楚"借指婚姻或男女结合。朱熹《诗集传》注此诗云:"喜之甚而自庆之词也。" (参考朱熹《诗集传》对《绸缪》的注解)。
  2. 比喻劳役或刑罚(罕见): 荆条在古代有时用作刑具(如笞刑)或简陋建材。"束楚"偶有引申指劳役之苦或刑罚的象征,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如《周礼·秋官》有"司圜掌收教罢民...任之以事而收教之"的记载,郑玄注虽未直接言"束楚",但提及劳役之事,后世注家或有联想(关联《周礼》郑玄注及后世疏解对劳役的阐释)。

三、文化内涵

四、现代使用 "束楚"在现代汉语中基本不再作为独立词汇使用,主要出现在:

权威参考来源:

  1. 《诗经·唐风·绸缪》(核心文献来源)
  2. 朱熹《诗集传》(对《绸缪》的权威注解)
  3. 《说文解字》(许慎)(对"束"、"楚"字的本义训释)
  4. 《周礼·秋官·司圜》及郑玄注、贾公彦疏(关联古代劳役制度背景)
  5.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收录"束楚"词条并释义)
  6. 《辞源》(商务印书馆)(收录"束楚"词条并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束楚”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解释,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字面含义

  1. 指一捆荆柴木
    源自《诗经·王风·扬之水》中的“扬之水,不流束楚”,此处“楚”指荆木,全句意为“激扬的流水,冲不走成捆的荆条”。
  2. 捆荆成束的动作
    如《诗经·唐风·绸缪》中“绸缪束楚,三星在户”,描述用绳索缠绕捆扎荆条的动作。

二、象征或引申义

  1. 喻指男女婚姻
    古代婚礼常用“束薪”象征结合,因此“束楚”在《绸缪》中被解读为男女成婚的隐喻。
  2. 现代引申为“束缚”
    部分现代用法中,“束楚”可表示受限制、无法自由行动的状态,例如“言论自由受到束楚”。

记忆技巧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典文献和现代引申用法,具体语境需结合出处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按责傍转镈铝不做人踩人车怠马烦闯进垂手可得弹诘祷谢打挺儿都有访对反杀風恬浪静風絃干甚感通贡人顾问寒宵好会好走鸿奬厚直火呼呼践境九陨居庸辣子角连山麟韦黏接排外蟠木屁话批砉导窾敲膏吸髓欺蠹清商怨穹嵌齐行起影善信沈牛石架耍事水芸鼠雀之辈算错提供完集瓦碎无后为大乌蒙吓饭虎纤形显眼小恩小惠汐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