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伍胥潮的意思、伍胥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伍胥潮的解釋

語出《吳越春秋·夫差内傳》:“ 吳王 乃取 子胥 ( 伍子胥 )屍,盛以鴟夷之器,投之於 江 中…… 子胥 因隨流揚波,依潮來往,蕩激崩岸。”後因以“伍胥潮”謂怒潮。 元 楊維桢 《錢塘懷古率堵無傲同賦》詩:“刧火自6*焚 楊璉 塔,箭鋒猶抵 伍胥 潮。” 清 陳維崧 《浣溪紗·雨中由楓橋至齊門》詩:“薺菜緑平 齊 女墓,梨花雪壓 伍胥 潮。”亦省作“ 伍潮 ”。 清 陳維崧 《琵琶仙·阊門夜泊用白石詞韻》:“縱尚有鴟夷一舸,怕難禁 伍 潮堆雪。”參見“ 伍子濤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伍胥潮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伍胥潮”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所關聯,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典故來源

“伍胥潮”出自《吳越春秋·夫差内傳》。據記載,吳王夫差将伍子胥(名員,春秋時期吳國大夫)的屍體裝入“鸱夷之器”(皮袋),投于江中。傳說伍子胥死後化為潮神,隨潮水往來,形成洶湧的怒潮,甚至“蕩激崩岸”。後世因此用“伍胥潮”代指氣勢磅礴的潮水,尤其是帶有悲壯色彩的怒潮。

2.含義解析

3.相關别稱

4.文化影響

這一典故被廣泛用于詩詞中,如唐代李邕《日賦》有“曝蛟龍于四溟,卷伍胥之潮汐”,借潮水之勢抒發情感或烘托場景。

5.注意點

總結來說,“伍胥潮”核心含義與伍子胥的傳說緊密相關,既是對自然現象的文學化描述,也承載了曆史人物的悲壯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伍胥潮

伍胥潮是一個由三個字組成的詞語,包含了“伍”、“胥”和“潮”三個字。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如下:

伍:人字旁(亻)+伍字旁(攵),總計4畫。

胥:月字旁(月)+力字旁(力),總計9畫。

潮:水字旁(氵)+朝字旁(口),總計15畫。

來源

伍胥潮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曆史故事,有關于伍子胥在潮州的事迹和傳說。伍子胥是中國春秋時期吳國的重要政治家和将領,他對吳國做出了巨大貢獻。這個詞語通過将伍子胥與潮州結合起來,成為了一個代表勇敢和智慧的象征。

繁體

在繁體字中,伍胥潮的寫法如下:

伍:伍

胥:胥

潮: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關于伍胥潮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已經很難考證清楚,因為伍胥潮一詞的使用較為晚近。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伍胥潮的例句:

他的勇敢和智慧使他成為了一位真正的伍胥潮。

伍胥潮是我們國家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一。

組詞

和伍胥潮有關的其他詞語有:

伍子胥、潮州、傳說、勇敢、政治家、将領。

近義詞

與伍胥潮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英勇、智者、勇士、豪傑。

反義詞

與伍胥潮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怯懦、愚笨、懦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