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羣英的意思、羣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羣英的解釋

1.謂衆賢能之士。2.今多指衆英雄模範人物。3.百花。

詳細解釋

1.謂衆賢能之士。《後漢書·窦何傳論》:“内倚太後臨朝之盛,外迎羣英乘風之勢。” 晉 陶潛 《詠荊轲》:“飲餞 易水 上,四座列羣英。” 明 方孝孺 《送河南佥事湯侯序》:“夫以 漢 承 秦 坑滅之餘,賢才宜其難遇也。而真主一出,羣英蝟興。”

2.今多指衆英雄模範人物。 陳毅 《開國小言》詩:“羣英共檢閲,盛業開萬代。” 趙樸初 《普天樂》曲:“開大道巖石輕搬,建廣廈宏基穩奠,集羣英赢得今天。”

3.百花。 明 李東陽 《習隱》詩之八:“疏林綴冰葉,千樹開羣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羣英”為“群英”的異體字寫法,二者表意完全相同。《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将其定義為“衆多才能出衆的人”,強調集體中具有卓越才能的個體集合。該詞由“群”與“英”兩個語素構成:“群”表聚集,“英”取《說文解字》中“草榮而不實者”的本義,引申為才能超群之人。

在具體使用場景中,《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指出該詞多用于形容政治、軍事、文化等領域中傑出人才的集合,如“群英荟萃”“群英聚會”等固定搭配。曆史文獻如《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群英會蔣幹中計”即用此典,描述東吳英才共商大計的盛況。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華書局,2005年)特别注明該詞在古代文牍中常作褒義尊稱,如唐代李善注《文選》時用“群英”指代建安七子等文學大家。現代漢語中仍保留這一莊重色彩,多用于表彰大會、榮譽稱號等正式場合。

網絡擴展解釋

“羣英”是“群英”的異體字寫法(“羣”為“群”的古體),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詳細解釋:

  1. 指衆多賢能之士
    最早見于《後漢書·窦何傳論》:“外迎羣英乘風之勢”,形容聚集傑出人才。如晉代陶潛《詠荊轲》中“四座列羣英”,明代方孝孺《送河南佥事湯侯序》中“羣英蝟興”,均用于描述賢士荟萃的場景。

  2. 現代多指英雄模範人物
    如陳毅《開國小言》詩句“羣英共檢閲,盛業開萬代”,以及趙樸初《普天樂》中“集羣英赢得今天”,均以“群英”代指為國家建設作出貢獻的傑出集體或個人。

  3. 借喻百花盛放
    明代李東陽《習隱》詩“千樹開羣英”,将百花拟人化為英傑,形成詩意化的自然景象描寫。


使用注意:

以上釋義綜合了古籍、詩詞及現代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安恤暗質擺鱗朝盈夕虛車毂車鞅畜豪吹揚辍已旦彩東西二府蠹居棋處杜鵬程粉絮富鈎膚果官樓估逼後省或曰降戾剪撲釂酬嘉錫兩廣靈符溜口漏渫論量沒底懞懞沐泳男尊女卑扭虧為盈辟暑虔切啓處圈識删補生厭十八獄勢利壽險獸香瞬動樹芽松實歲寒三友太師槅袒褊銅梗蔿國窩心晤聚吳鹽夏後啟詳穩校覽葉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