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受爵禄与服饰之赏。《易·讼》:“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孔颖达 疏:“以其因讼得胜,受此锡服。”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论功慙八柱,受服欲三褫。”参阅 李镜池 《周易通义》。
(2).接受归顺。《左传·昭公七年》:“ 公孙晳 曰:‘受服而退,俟衅而动,可也。’”
(3).降服。《国语·吴语》:“今天降衷於 吴 , 齐 师受服。”
(4).犹持服。谓穿丧服,守孝。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殇服》:“大功小功既葬以后,有受服,殤服无受。”
“受服”是一个多义的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类解释:
受爵禄与服饰之赏
指因功勋或诉讼获胜而接受封赏,常见于古代典籍。如《周易·讼卦》提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指通过诉讼获得赏赐但不受敬重。宋代王禹偁《谪居感事》诗句“论功惭八柱,受服欲三褫”也体现了这一含义。
接受归顺或降服
多用于政治、军事场景。如《左传·昭公七年》记载“受服而退,俟衅而动”,指接受对方归附后伺机行动;《国语·吴语》中“齐师受服”则指齐国军队投降。
持服守孝
指穿着丧服守孝的礼仪制度。清代夏炘《学礼管释》提到“大功小功既葬以后,有受服”,说明丧服制度中的阶段性变化。
现代引申用法
在当代语境中可指“接受服务”,如法律术语“强迫他人接受服务”,但此用法较少见且与古义关联较弱。
古籍用例参考
建议结合具体文献进一步分析词义演变。
受服(shòu fú)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表示接受和满足他人要求的服从态度或态度。下面将详细介绍受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受服的第一个字“受”由“又”和“口”两个部首组成,部首又表示手,口表示同意;受的总共有5个笔画。第二个字“服”由“月”、“月”、“勹”和“卩”四个部首组成,部首月表示衣服,勹表示裹住,卩表示尊重、服从的意思;服的总共有8个笔画。
受服这个词语的来源比较直接,直接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典故或出处。受服在繁体字中仍然保持受和服两个字的基本形态,没有发生变化。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常常会有一些变化。然而,对于受服这个词语来说,在古代的汉字中的写法与现在基本一致,没有太大的变化。
以下是一些关于受服的例句:
1. 他向老师表示受服,并承诺会更努力地学习。
2. 领导对他提出的问题非常受服,表示会认真考虑。
以下是与受服相关的一些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1. 组词:受用、受众、服从、服役。
2. 近义词:服从、顺从、承诺。
3. 反义词:不服、不从、拒绝。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