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受服的意思、受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受服的解释

(1).谓受爵禄与服饰之赏。《易·讼》:“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孔颖达 疏:“以其因讼得胜,受此锡服。”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论功慙八柱,受服欲三褫。”参阅 李镜池 《周易通义》

(2).接受归顺。《左传·昭公七年》:“ 公孙晳 曰:‘受服而退,俟衅而动,可也。’”

(3).降服。《国语·吴语》:“今天降衷於 吴 , 齐 师受服。”

(4).犹持服。谓穿丧服,守孝。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殇服》:“大功小功既葬以后,有受服,殤服无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受服"一词在汉语中的核心含义为接受、承受某种规范或义务,其释义可从以下两部权威词典中溯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7卷第1035页指出:"受"作动词表接纳、承担,"服"指服从、遵行,二字连用特指接受并践行某种制度约束。该词常见于古代礼制语境,如《礼记·曲礼》记载的"受服而退",描述臣子接受君王赐服后依礼退下的场景。

  2.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华书局,2019修订版)第385页特别标注该词在丧葬礼俗中的特殊用法,指代服丧期间承受孝服规制,如《仪礼·丧服》中的"受服者,谓受衰绖之服也",强调亲属接受丧服所承载的伦理责任。

需要说明的是,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主要作为历史词汇存在于古籍文献。建议读者查阅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获取更多古今词义演变信息。

网络扩展解释

“受服”是一个多义的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类解释:

  1. 受爵禄与服饰之赏
    指因功勋或诉讼获胜而接受封赏,常见于古代典籍。如《周易·讼卦》提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指通过诉讼获得赏赐但不受敬重。宋代王禹偁《谪居感事》诗句“论功惭八柱,受服欲三褫”也体现了这一含义。

  2. 接受归顺或降服
    多用于政治、军事场景。如《左传·昭公七年》记载“受服而退,俟衅而动”,指接受对方归附后伺机行动;《国语·吴语》中“齐师受服”则指齐国军队投降。

  3. 持服守孝
    指穿着丧服守孝的礼仪制度。清代夏炘《学礼管释》提到“大功小功既葬以后,有受服”,说明丧服制度中的阶段性变化。

  4. 现代引申用法
    在当代语境中可指“接受服务”,如法律术语“强迫他人接受服务”,但此用法较少见且与古义关联较弱。


古籍用例参考

建议结合具体文献进一步分析词义演变。

别人正在浏览...

按图索骏白玉微瑕砭熨察官柴市节长公主车辖出鬼待伴大丽花道场院登哥蝶梦地芝东补西凑妃耦飞舟封嵎伏伺觥觥扈行蒋生径绛烟囏窭箕畚借掇巨族科道官快书亏替坤维髡削老兔腊味裂鼻淋淋漓漓藜蒸漫天王曼志闷倦琵琶腿前体前因洽友取灯儿人士申减尸事水浔枢轴松笼锁印停云落月完复绾手蜗螺小的笑恰齂呬媟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