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蓍簪的意思、蓍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蓍簪的解釋

以蓍草做的簪子。《韓詩外傳》卷九:“ 孔子 出遊 少源 之野,有婦人中澤而哭,其音甚哀。 孔子 怪之,使弟子問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婦人曰:‘鄉(向)者刈蓍薪而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婦人曰:‘非傷亡簪也,吾所以悲者,蓋不忘故也。’”後常用來比喻故物或故舊。《南史·虞玩之傳》:“﹝ 齊高帝 ﹞賜以新屐, 玩之 不受。帝問其故,答曰:‘今日之賜,恩華俱重,但蓍簪弊席,復不可遺,所以不敢當。’” 前蜀 韋莊 《同舊韻》:“美價方稀古,清名已絶今。既聞留縞帶,詎肯擲蓍簪。” 清 孫枝蔚 《虞玩之卻屐圖》詩:“新屐豈不好,雲非臣所求。蓍簪與弊席,曾可棄之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蓍簪”是一個源自古代典故的詞語,具體釋義如下:

一、基本含義

本義:指用蓍草制成的簪子。蓍草是一種常用于占卜的植物(),古人因其莖稈堅硬,偶作簪子使用。

二、典故出處

源自《韓詩外傳》卷九的記載:
孔子在野外見一婦人因丢失“蓍簪”而哭泣,詢問後得知她并非心疼簪子本身,而是感傷“舊物不可棄”。由此,“蓍簪”被賦予象征意義()。

三、引申意義

  1. 比喻故舊之物
    如《南史·虞玩之傳》中,虞玩之拒絕齊高帝所賜新鞋,以“蓍簪弊席”表達對舊物的珍視()。
  2. 象征懷舊之情
    唐代韋莊《同舊韻》用“詎肯擲蓍簪”表達對往昔的眷戀()。

四、文化關聯

該詞常與“刈蓍亡簪”“不待蓍龜”等成語并列出現,均體現古人借物抒懷的傳統()。

“蓍簪”通過具體物品承載了中國人對舊物、故人的情感寄托,反映了傳統文化中“惜物懷舊”的價值觀。

網絡擴展解釋二

《蓍簪》的意思

《蓍簪》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古代用來固定髻鬟或者佩戴在頭發中的一種飾品。可以說是古代女性發飾的一種。

《蓍簪》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蓍簪》的部首是“⺮”,總共有17個筆畫。

《蓍簪》的來源

《蓍簪》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蓍,古代稱呼一種植物,被用作占卜和預測吉兇。簪,指的是一種長而尖的發飾,通常用于固定髻鬟或者佩戴在頭發中。

《蓍簪》的繁體

《蓍簪》的繁體字為「蔘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所以《蓍簪》在古時候的寫法也有所差異。然而,由于篇幅限制,無法詳細列出古時候的寫法。

《蓍簪》的例句

1. 她頭上戴着一朵美麗的蓍簪。

2. 她認真地将蓍簪插到鬓角,整理好自己的發型。

《蓍簪》的組詞

1. 草蓍: 古代占卜用的一種植物,常用于預測吉兇。

2. 簪花: 一種中式頭飾,通常由花朵和簪子組成。

《蓍簪》的近義詞

1. 發簪: 一種用于固定和裝飾發髻的飾品。

2. 發钗: 一種用于固定和裝飾發髻的飾品,形狀多樣。

《蓍簪》的反義詞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