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春天的月亮。《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四時歌春歌三》:“情人戲春月,窈窕曳羅裾。” 唐 鮑溶 《歸雁》詩:“喜去春月滿,歸來秋風清。” 元 範梈 《上之日》詩:“誰念東籬山下路,再逢春月向人圓。”
(2).春季。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捷悟》:“ 王東亭 作 宣武 主簿,嘗春月與 石頭 兄弟乘馬出郊。”《宋書·禮志四》:“是春月不用雌爾,秋冬無禁。” 清 百一居士 《壺天錄》卷下:“庚辰春月,鄉人婦病劇既蘇,乃言病中見一婦自雲棄嬰之母。”
“春月”一詞在中文語境中有兩層主要含義,結合不同來源的釋義如下:
春天的月亮
指春季夜晚的月亮,常被用于詩詞中表達靜谧、柔美的意境。例如《樂府詩集·子夜四時歌》中“情人戲春月,窈窕曳羅裾”,唐代鮑溶《歸雁》的“喜去春月滿,歸來秋風清”等。
春季的代稱
泛指整個春季,如南朝《世說新語》中“春月與石頭兄弟乘馬出郊”,清代《壺天錄》中“庚辰春月”等用法,均以“春月”指代春季。
在日本傳統文化中,“春月”是舊曆一月的别稱,又稱為“睦月”“太郎月”等。這一用法屬于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月份雅稱,常見于古典文獻或民俗記載。
若需了解日本舊曆月份的其他雅稱(如二月“如月”、三月“彌生”等),可參考相關民俗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