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十六相的意思、十六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十六相的解釋

即十六族。《左傳·文公十八年》:“是以 堯 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 舜 ,以為天子,以其舉十六相,去四兇也。” 晉 傅玄 《晉鼓吹曲·伯益》詩:“ 伯益 佐 舜 禹 ,職掌山與川,德侔十六相,思心入無間。” 唐 韓愈 《賀皇帝即位表》:“舉用俊乂,流竄姦邪,雖 虞舜 之去四兇、舉十六相,不能過也。” 明 唐順之 《廷試策》:“内則九官、十六相以為嶽牧之倡,外則四嶽、十二牧以任總領之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十六相”是古代文獻中對舜帝時期十六位賢臣的統稱,又稱“十六族”,其核心含義與曆史典故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十六相”指舜帝選拔的十六位賢能大臣,源自“八元”與“八恺”的合稱。其中:

二、文獻出處

  1. 《左傳·文公十八年》
    記載堯帝去世後,天下擁戴舜繼位,因其任用十六相并驅逐“四兇”。
  2. 晉代傅玄《晉鼓吹曲·伯益》
    詩句“德侔十六相”将伯益的功績與十六相相提并論。

三、曆史背景與作用

舜帝通過舉薦十六相,實現政治清明,成為儒家推崇的“禅讓制”典範。唐代韓愈曾以此典故贊揚帝王用人得當:“雖虞舜之去四兇、舉十六相,不能過也。”

四、詩詞中的引用

五、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讨論,指代賢能輔政的群體,現代日常用語中較少出現。若需進一步了解“八元八恺”具體人物,可參考《左傳》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十六相

《十六相》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十六”代表數字16,而“相”表示樣子、模樣。

拆分部首和筆畫

關于拆分部首和筆畫,可以拆分為“十”和“相”兩個字。其中,“十”的部首是“十”,總筆畫數為二畫;而“相”的部首是“目”,總筆畫數為十個。

來源

《十六相》一詞的來源較為廣泛,可以從不同角度解釋。在佛教中,“十六相”指的是佛陀釋迦牟尼的容貌所具備的十六種特征。而在民間傳說中,“十六相”也指的是形象豐滿或容貌美麗的意思。

繁體

對應的繁體字為「十六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雖然“十六相”一詞的字形沒有太大變化,但是書寫方式有所差異。具體細節可對比古代和現代漢字書寫進行觀察。

例句

1. 他長相十分平凡,沒有什麼十六相中的特征。

2. 她的容貌具備了十六相中的八個特征。

組詞

1. 十六進制

2. 十六位

3. 十六屆

近義詞

1. 十六個樣子

2. 十六種容貌

3. 十六個特征

反義詞

1. 平凡樣貌

2. 普通外貌

3. 特征缺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