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十個等級(的人)。數,等差。《國語·鄭語》:“建九紀以立純德,合十數以訓百體。” 韋昭 注:“ 賈 、 唐 雲:‘十數,自王以下位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皁,皁臣輿,輿臣隸,隸臣僚,僚臣僕,僕臣臺……合此十數之位,以訓導百官之體。’”此指王、公等十個等級。
(2).猶言十多;十幾。表示較多。《莊子·德充符》:“婦人見之,請於父母曰:‘與為人妻寧為夫子妾’者,十數而未止也。” 成玄英 疏:“婦人美其才德,競為其媵妾,十數未止。”《後漢書·荀彧傳》:“又欲授以正司, 彧 使 荀攸 深自陳讓,至于十數,乃止。” 晉 杜預 《<春秋左氏傳>序》:“古今言 左氏 《春秋》者多矣。今其遺文可見者十數家,大體轉相祖述。”《水浒傳》第一回:“門上使着肐膊大鎖鎖着,交叉上面貼着十數道封皮。”
“十數”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十個等級的人,多用于古代社會階層的劃分。例如《國語·鄭語》中提到“合十數以訓百體”,韋昭注解為自王至台的十個等級(王、公、大夫、士、皁、輿、隸、僚、僕、台)。這種用法體現了古代等差制度的規範性。
表示“十多、十幾”,用于描述不确定的、較多的數量,常見于口語和文學中:
“十數”既可指古代社會等級,也可表示模糊數量。現代語境中更常用其第二層含義。如需具體數值,建議結合上下文判斷範圍。
《十數》一詞可以理解為“十幾個”,用來表示一個大約在十到十九之間的數目。
《十數》的拆分部首是“十”和“數”,分别屬于“十”部和“言”部。其中,“十”的拼音為shí,筆畫數為2;“數”的拼音為shù,筆畫數為12。
《十數》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數詞的表達方式。在古代,表達“十幾”時常常使用“十數”來表示,例如《左傳·襄公十一年》中有一句“尊賞其士,十數人之家”。
《十數》在繁體中的寫法為「十數」。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表達“十數”的方式與現代相似,使用“十”和“數”這兩個字的組合。
1. 她大約有十數個小朋友。
2. 他一天中吃了十數顆糖果。
1. 十數倍:表示一個數與十相乘的結果。
2. 十數字:指從十到十九之間的數。
“十數”沒有明确的近義詞,但可以用“十幾”或“十來個”作為替代。
“十數”的反義詞是“二三”或“二三個”,用來表示一個大約在二到三之間的數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