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顯露。《資治通鑒·魏明帝景初二年》:“與諸君從事,自少至長,髮有二色,以謂表裡足以明露,公私分計足用相保,義雖君臣,恩猶骨肉。”
“明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明露”指顯露、公開展示,強調将事物或情感明确表達出來,不加以隱藏。例如《資治通鑒》中的例句:“表裡足以明露”,意為内外均坦率展現。
該詞蘊含儒家文化中“君子坦蕩”的思想,強調内外一緻、光明磊落的品質。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或現代延伸義,可參考《資治通鑒》原文或詞典來源。
明露是一個多義詞,可以指出表明、顯露出來的意思,也可以指天空中的明亮與濕氣凝結成的露珠。
明露的部首是日(rì)和雨(yǔ),拆分後的筆畫是6畫(日3畫,雨3畫)。
《明露》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蘇秦列傳》中,原文是“胡齊世俱明露”。後來該詞引申為表露出來、顯露出來的意思。
明露的繁體為「明露」。
在古代,明露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總體上保持了基本的字形結構。古時明露的寫法如下:
明:日在上,月下,示意明亮。如:㫖
露:上部分為雨,下部分為路,示意濕氣凝結成的露珠。如:⻊⻙
1. 他的眼神中明露出對成功的渴望。
2. 翌晨,花朵上的明露閃爍着晶瑩的光輝。
明露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彙,如:
明露其志:表明自己的志向。
明露鋒芒:顯露出強烈的才華或實力。
揭示、展露、顯現、展示
掩蓋、隱藏、遮蔽、隱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