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排斥貶抑。《魏書·廣陽王淵傳》:“ 定襄 陵廟之至重, 平城 守國之要鎮,若計此而論,功亦何負於 秦 楚 ?但以嫉臣之故,便欲望風排抑。” 唐 劉知幾 《史通·曲筆》:“ 魏收 以 元氏 出於邊裔,見侮諸華,遂高自标舉,比 桑乾 為 姬 漢 之國;曲加排抑,同 建鄴 於蠻貊之邦。” 明 黃绾 《明道編》卷一:“凡與其意不合者,輒不論其賢、其是、其誠,概加毀訕排抑而卑小之。” 清 馮班 《鈍吟雜錄·家戒下》:“ 子路 不知是何等人, 曾子 畏他; 宋 儒卻為要尊 曾子 ,苦苦排抑他。”
(2).排遣克制。《太平廣記》卷一五二引 唐 無名氏《德璘傳》:“有漁人語 德璘 曰:‘向者賈客巨舟,已全家殁於 洞庭 耳。’ 德璘 大駭,神思恍惚,悲婉久之,不能排抑。”
“排抑”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指對人或事物進行壓制、貶低。這一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指通過某種方式緩解内心的壓抑情緒,屬于心理調節範疇。例如:
該詞屬于文言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其雙重含義分别對應“排”的兩種核心義項:①推開(物理動作→引申為排斥);②疏通(如“排水”→引申為排解情緒)。需注意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
《排抑》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表示排擠和壓抑。“排”字是由“比”和“才”兩個部首組成,而“抑”字是由“手”和“心”兩個部首構成。
「排」字的部首是「比」,它在字的左邊。它的總筆畫數是5劃。
「抑」字的部首是「手」,它在字的右邊。它的總筆畫數是7劃。
《排抑》的意思源于《尚書·周書·聖書》。它原本用來形容君臣之間的态度,即排斥了其他人的忠實信任與忠誠。後來,這個詞也可以用來形容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尤其是指對别人的排擠和壓抑。
《排抑》的繁體字寫作「排抑」,保持了和簡體字相同的部首和筆畫。
在古代,「排抑」這個詞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中,“抑”字的右邊是由心的正上方畫一個點,表示心思的位置有所偏移。
1. 他明明知道這件事不對,卻選擇了排抑這些聲音,繼續行事。
2. 她感受到了來自同學的排抑,因為她在學習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與「排抑」相關的組詞有:
排斥、排擠、抑制、抑郁、抑退、排他、排山倒海、排憂解難。
與「排抑」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排斥、排擠、忽視、冷漠。
與「排抑」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包容、接納、關心、支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