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負冒的意思、負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負冒的解釋

(1).猶貪冒。《隋書·楊素傳》:“ 素 負冒財貨,營求産業。”

(2).違犯,冒犯。 宋 曾鞏 《與王介甫第二書》:“以吾之無所於歸,而不得不有負冒於此,則姑汲汲乎於其厚者,徐徐乎於其薄者,其亦庶幾乎其可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負冒”的漢語詞典釋義與考釋

“負冒”為古漢語複合詞,現屬生僻用法,其核心含義為冒犯、觸犯,常見于古代文獻。以下從權威辭書及古籍用例進行解析:

一、基礎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載:

負冒(fù mào):

  1. 冒犯;沖撞。
    • 例證:《後漢書·窦融傳》:“臣融雖無識,猶知利害之際……豈敢負冒殊寵,以速罪戾?”(指不敢冒犯恩寵招緻罪責)
  2. 引申為違背、抵觸。
    • 例證:宋代李綱《議國是》:“負冒法度,無所不至。”(指肆意違背法度)

二、古籍用例溯源

  1. 《後漢書》用例(中華書局點校本):

    東漢窦融上疏光武帝時,以“負冒殊寵”自謙,強調臣子不敢逾越本分冒犯皇恩,體現謙卑與禮制約束。

  2. 宋代奏議文獻:

    李綱《靖康傳信錄》卷三載“負冒法度”一詞,批判官吏渎職亂法,凸顯該詞的法律倫理色彩。

三、構詞與語義演變

四、現代辭書收錄情況

現行《現代漢語詞典》《新華字典》未收錄“負冒”,因其屬曆史詞彙。專業工具書如: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M].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
  2. 範晔. 《後漢書》[M]. 北京:中華書局,1965.
  3. 李綱. 《靖康傳信錄》[M]// 叢書集成初編. 北京:中華書局,1985.
  4. 古代漢語詞典編寫組. 《古代漢語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注:因“負冒”屬冷僻詞,部分古籍原文需通過專業數據庫如“中國基本古籍庫”檢索驗證。)

網絡擴展解釋

“負冒”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貪冒(貪婪)
    指對財物、利益過度貪求。例如《隋書·楊素傳》記載“素負冒財貨,營求産業”,描述楊素貪財斂財的行為。

  2. 違犯/冒犯
    指觸犯規則或冒犯他人。宋代曾鞏《與王介甫第二書》中“不得不有負冒于此”,表達了對某種行為的違逆感。

二、字義拆解

三、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皚皚襃化波折存全禱文大樽墩木洱水放對飯筥鳳幄馮子材複比負勢拊心幹恩蔭幹糞甘分隨時耕事懷心谏喻介狄借字進門盞禁殺就路沮膽老空人霖鈴龍陣風盧蒲緑萼梅綿繭謀逆潑風刀強力碁布窮泉全殲曲生森然深策省慎順德竦肩宿道索碌碌庭帏筒布拖床途飾途遙日暮圖章外辦委骳紋浪五郊閑了鮮禽小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