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畎浍的意思、畎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畎浍的解釋

亦作“甽澮”。1.田間水溝。泛指溪流、溝渠。《書·益稷》:“予決九川距四海,濬畎澮距川。” 鄭玄 注:“畎澮,田間溝也。”《漢書·李尋傳》:“今 汝潁 畎澮皆川水漂踴,與雨水并為民害。” 顔師古 注:“畎澮,小流也。” 三國 魏 阮籍 《元父賦》:“甽澮不暢,垢濁寔臻。” 宋 王禹偁 《醴泉無源賦》:“任 大禹 之功深,寧歸畎澮;縱 張騫 之力盡,曷識根源?” 清 顧炎武 《常熟縣耿侯橘水利書》詩:“畎澮遍中原,粒食詒百姓。”

(2).疏浚。 唐 韓愈 孟郊 《秋雨聯句》:“憂魚思舟檝,感 禹 勤畎澮。” 宋 範仲淹 《上呂相公并呈中丞谘目》:“畎澮之事,職在郡縣。”

(3).喻平庸。 南朝 梁 何遜 《臨行公車》詩:“以茲畎澮質,重與滄溟舍。” 唐 元稹 《獻荥陽鄭公》詩:“自傷才畎澮,其奈贈珠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畎浍(quǎn kuài)是古代漢語中表示農田水利設施的複合詞,由“畎”和“浍”兩個單字構成。其核心含義指代田間用于排灌的水道系統,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形與字義

“畎”從“田”從“川”,《說文解字》釋為“水小流也”,本義指田間壟溝,即耕地中用于引水或分界的淺溝。“浍”從“水”從“會”,《爾雅·釋水》注“水注溝曰浍”,指彙合小水流的大溝渠,寬度通常達二尋(約3.6米)。二字連用形成層級結構,畎為小溝,浍為大渠,構成完整的農田排水網絡。

二、文獻典據

該詞最早見于《尚書·益稷》:“浚畎浍距川”,記載大禹治水時疏通田間溝渠至河川的水利工程。《漢書·食貨志》亦載:“後稷始畎田”,指通過開鑿畎浍改良土壤。宋代農書《陳旉農書》詳述其形制:“畎縱浄橫,溝縱洫橫,遂縱溝橫,各相依水勢而通貫。”

三、功能與演變

作為古代農業核心設施,畎浍兼具排水防澇、灌溉抗旱、劃分田界三重功能。其規格受《周禮·考工記》規制:“方十裡為成,成間廣八尺、深八尺謂之浍。”隨着農業技術進步,後世逐漸發展出更複雜的“畎畝法”耕作體系,成為精耕細作傳統農業的标志性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畎浍”是一個由“畎”和“浍”兩個單字組成的複合詞,屬于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農田水利系統。以下是具體解釋:

1.單字釋義

2.組合含義

“畎浍”合用泛指農田中不同規模的溝渠系統,既包括細小的田間水溝(畎),也涵蓋較大的排水渠道(浍)。這一體系在古代農業中起到調節水量、防旱排澇的作用,是精耕細作的重要基礎。

3.文化背景

該詞常見于先秦文獻,如《孟子·告子下》中“舜發于畎畝之中”,即以“畎畝”代指農耕生活,側面反映“畎浍”與古代社會生産活動的緊密關聯。

4.現代應用

如今“畎浍”已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農學或古文研究領域。如需進一步考證,建議查閱《說文解字》《農政全書》等典籍,或咨詢專業文獻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

安素本鋪邊氓不壞身財物蠶連承德市倒持盜具地闆蠟頂承丢風撒腳東風第一枝蛾鬥飛骞高丘宮司共同體歸一寒凍曷旦幌動黃雲白草狐火誨道貨價角氐即命靜退金葉決制句校瞘兜狂貙累重遼陽嶺頭厘品曆問砻密盧扁貿儒冥夜南維彭勃螓首丘八取義成仁上爻飾樂石玉昆爽明蜀國弦訟筩沓嬲調撥外情绾毂五言古詩銜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