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彤弓的意思、彤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彤弓的解釋

(1).朱漆弓。古代天子用以賜有功的諸侯或大臣使專征伐。《書·文侯之命》:“用賚爾秬鬯一卣,彤弓一,彤矢百。” 孔 傳:“諸侯有大功,賜弓矢,然後專征伐。彤弓以講德習射,藏示子孫。”《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 楊伯峻 注:“彤弓、彤矢與下玈弓矢,俱以所漆之色言之。” 漢 韋賢 《勸勵》詩:“彤弓斯征,撫寧遐荒。”《舊五代史·唐書·武皇紀下》:“竊念本朝七否,巨業淪胥,攀鼎駕以長違,撫彤弓而自咎。”

(2).《詩·小雅》篇名。古代天子宴享有功諸侯賜以弓矢時的樂歌。《左傳·文公四年》:“ 衛 甯武子 來聘,公與之宴,為賦《湛露》及《彤弓》。” 清 張逸少 《北征凱旋詩》:“歸來頒賞賚,燕饗賦《彤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彤弓》是《詩經·小雅》中的篇目,其核心含義與周代禮儀制度密切相關。以下為綜合解釋:

一、基本詞義 “彤弓”指朱漆紅色的弓,是周天子賞賜有功諸侯或大臣的禮器,象征授予征伐之權。據《尚書·文侯之命》記載,彤弓與彤矢(紅色箭矢)常成套賞賜,體現“諸侯有大功,賜弓矢,然後專征伐”的禮制。

二、象征意義

三、文學篇目解析 作為《詩經》中的宴飨樂歌,《彤弓》共三章,通過“飨之”“右之”“酬之”層層遞進,描繪了天子設宴酬功的場景。其語言簡練莊重,如“鐘鼓既設”展現禮儀之隆,“受言藏之”暗含世代傳承功勳之意。

四、曆史背景 周代通過“賜弓矢”确立諸侯的軍事合法性,《左傳·文公四年》記載衛甯武子聘魯時,魯公賦《彤弓》以示尊崇,印證了該詩的禮儀功能。此制度延續至春秋時期,成為維系分封體系的重要儀式。

補充說明:不同注家對“贶”有“恩惠”“贊美”等解釋差異,但均指向天子與諸侯間的恩義聯結。若需深入探究具體字詞訓诂,可參考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彤弓的意思

彤弓,是一個具有古代文化背景的漢字詞語,有着豐富的意象和内涵。它指代一種紅色的弓弦,也用來形容弓身呈現深紅色。

拆分部首和筆畫

彤弓的拆分部首是弓,筆畫數為12。

來源和繁體

彤弓一詞最早出現在《禮記·月令》中的句子“義漸,過中庭,度爐,彤弓弦,玄鳥羽,吉日。”意思是對于王後而言,不能在非吉利之日用紅弦拉弓。古代将“紅弦”稱為彤弓,讓人不難聯想到古代王後的美麗和威嚴。

在繁體字中,彤弓的寫法和簡體字一緻,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彤弓的字形經曆了一些變化。據考古學家研究發現,古時候彤的字形可表示龍形。而弓在古代寫法中常常被寫成“弓+短”,其中“短”字表示弓不完整的一部分。

例句

1. 他拉開彤弓,射出一支如電般的箭。

2. 鮮紅的彤弓,映襯着夕陽的餘晖。

3. 彤弓的色澤猶如王者的威嚴。

組詞

彤血、彤霞、弓箭、弓影、弓手

近義詞

紅弦、绯弦、赤弦

反義詞

白弦、素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