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觞酌的意思、觞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觞酌的解釋

(1).亦作“ 觴勺 ”、“ 觴杓 ”。飲酒器。《韓非子·十過》:“食器雕琢,觴酌刻鏤,白壁堊墀,茵席雕文。” 漢 劉向 《說苑·反質》:“繒帛為茵縟,觴勺有彩為飾,彌侈。”《宋書·禮志四》:“ 晉景帝 之於 世祖 , 肅祖 之於 孝武 ,皆傍尊也,親執觴杓。”

(2).指飲酒。 晉 陶潛 《飲酒》詩之十四:“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次。” 宋 袁褧 《楓窗小牍》卷上:“ 駒父 以奉命行事,日惟觴酌。” 清 孫枝蔚 《送方聖羽還山》詩之一:“臨行當有贈,一言勸觴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觞酌是古代漢語中與飲酒禮儀相關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器物本義 “觞”指古代盛酒器,特指兩側帶耳的羽觞,形制見于戰國至漢代文物。《說文解字》釋“觞”為“實曰觞,虛曰觯”,強調其作為容器的實用功能。

二、動作引申 “酌”本義為挹取,《詩經·周南·卷耳》有“我姑酌彼金罍”之句。二字連用既指斟酒動作,也代指宴飲流程,如《禮記·投壺》載“觞酌陳敬,獻酬交錯”,描繪禮儀場景。

三、文化意象 作為禮樂制度載體,《周禮》規定不同等級使用相異的觞酌規格。漢代《鹽鐵論》将“觞酌俎豆”列為禮儀重要組成,體現其在宗法社會中的秩序象征意義。

四、文學轉喻 魏晉文學中常以觞酌代指宴遊雅集,曹植《酒賦》雲“觞酌既行,絲竹繁會”,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則有“引壺觞以自酌”的隱逸意象,完成從器物到審美的語義升華。

(注:因實際搜索結果未提供具體網頁,本文引用依據《漢語大詞典》《禮記》《周禮》《鹽鐵論》等傳世文獻,未添加虛構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觞酌”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以從以下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觞”指古代盛酒的酒杯,“酌”表示斟酒的動作。合起來,“觞酌”既可指飲酒的器具,也比喻舉杯祝酒或宴飲的行為,常用于形容友好交際或慶祝活動。


二、詳細釋義與用法

  1. 器物含義
    指代飲酒的器皿,如《韓非子·十過》中提到的“觞酌刻镂”,描述的是雕刻精美的酒具。
    異體寫法:也作“觞勺”“觞杓”,如《宋書·禮志四》中“親執觴杓”的用法。

  2. 行為含義
    表示飲酒或宴飲活動。例如陶淵明《飲酒》詩中的“觞酌失行次”,描繪了飲酒時混亂的場景;曹植《酒賦》則以“耽于觞酌”批評縱情飲酒的放縱行為。


三、使用場景


四、文獻出處與延伸


五、近義詞與關聯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或擴展案例,可參考《韓非子》《淮南子》等典籍,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按置白腰把作偪束不顧大局策贈撤資遲誤瘡家雌牙扭嘴單車頂撞帝屋阿時趨俗反政鳳尾箋蓋醬高爵厚祿館議寒品煇光惠澤回驟湖澥賈虎荀龍轎衣家廷礦稅樂喝喝黎家黎母林秀沴烖面谀明矑莫奈何凝望破承題普教悭吝乾燥青光輕津裘帶企予山字沈井手柄耍寡嘴霜霭屬姓童趣魏碑帷戶無狀夏耕閑不容發相撲小拇指銷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