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霆震的意思、霆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霆震的解釋

(1).雷霆震動。《後漢書·董卓傳》:“大風雨,霆震 卓 墓。”

(2).形容聲威巨大。《三國志·魏志·公孫瓒傳》“ 紹 遣将攻之,連年不能拔”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鑿齒 《漢晉春秋》:“ 袁紹 與 瓚 書曰:‘……是時足下兵氣霆震,駿馬電發。’” 晉 潘嶽 《西征賦》:“ 魏武 赫以霆震,奉義辭以伐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霆震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霆”和“震”兩個單字組成,其含義可從字源、古籍用例及權威辭書解釋中綜合理解。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字義分解

  1. 《說文解字》釋為“雷餘聲也”,本義指霹靂、疾雷,引申為迅猛的雷霆之力。如《詩經·小雅·十月之交》中“烨烨震電”的“震”即與雷霆相關。

    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本,中華書局影印版)。

  2. 本義為雷擊,《說文解字》稱“劈曆振物者”,指雷電引發的劇烈震動,後擴展為震動、威懾之義。如《周易·震卦》象辭“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來源:《周易正義》(孔穎達疏,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本)。


二、複合詞“霆震”的釋義

“霆震”為同義複合詞,強調雷霆般的震動或威懾,具體包含兩層含義:

  1. 自然現象

    指雷電交加的劇烈自然現象,常見于古籍中對天象的描寫。

    例證:《後漢書·蔡邕傳》載“雷霆霆震,無不摧折”,形容雷暴的破壞力。

    來源:《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比喻威懾力

    引申為強大的震懾力或威嚴,多用于描述軍事、政治威勢。

    例證:《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有“将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霆震四海”,喻指軍威如雷霆般令人畏懼。

    來源:《三國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三、權威辭書定義


四、語義關聯與演變

“霆震”屬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多被“雷霆萬鈞”“震天動地”等替代,但其核心語義仍保留在成語與文學語言中,凸顯不可抗拒的力量與威嚴。其詞義演變遵循從具象(自然現象)到抽象(威懾力)的路徑,符合漢語複合詞的常見衍生規律。

注:因古漢語詞彙的權威釋義多源自紙質辭書及古籍,此處引用來源以經典文獻及權威工具書為主,未提供網絡鍊接以确保學術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霆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雷霆震動,字面形容雷聲轟鳴、天地震撼的自然現象,後引申為形容聲威或氣勢極其浩大,具有強烈的震懾力。


二、詳細解釋

  1. 自然現象
    原指雷霆的震動,如《後漢書·董卓傳》記載“大風雨,霆震卓墓”,描述雷擊董卓墓的場景。

  2. 比喻義
    用于形容聲威、氣勢或事件的影響力巨大。例如:

    • 《三國志》裴松之注引袁紹書信:“足下兵氣霆震,駿馬電發”,比喻軍隊聲勢如雷霆般震撼;
    • 潘嶽《西征賦》“魏武赫以霆震”,形容曹操征伐時的威勢。

三、使用場景


四、字義分解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出處或例句,可參考漢典和查字典的詳細引證。

别人正在浏覽...

蹦蹦兒戲鼈鳥仇視電繞璇樞頓劍搖環發凡起例放蒙掙返祖現象肥辭豐積佛壇扶拱過極含歎喝探糊口度日惑易甲冠天下堅高緘秘角端弓矯邪歸正解骨舉案決事比峻望瞌铳魁磊拉炮龍泥印滿額辟阖鋪棻千尋前箸硗硗期分豈巨青鬣欺人自欺人元撒極石欄識面台官失事時熟壽耇衰闇淟悴天長節鐵圍通印子魚拓緒外感内傷望參偉識委要僞字廂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