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 鐵圍山 。 北周 王褒 《善行寺碑》:“塵沙日月,同 渤澥 之輪迴;百億 鐵圍 ,等 閻浮 之數量。” 唐 孟浩然 《臘月八日于剡縣石城寺禮拜》詩:“石壁開金像, 香山 倚 鐵圍 。” 徐鵬 注:“ 鐵圍 ,佛經言 南贍部洲 等四大部洲之外有 鐵圍山 ,其中心為 須彌山 ,外有七山八海, 鐵圍山 圍繞其外。”參見“ 鐵圍山 ”。
(2).形容牢固的包圍。 陳毅 《樂安宜黃道中聞捷》詩:“工農兒子慣征戰,四破鐵圍奇中奇。”
“鐵圍”是一個具有佛教文化背景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指鐵圍山,是佛教宇宙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佛經描述:
形容牢不可破的包圍,常見于詩詞創作:
該詞常出現在佛教典籍注釋(如解釋須彌山宇宙模型)和文學作品中,現代多用于形容難以突破的困境或嚴密防護,例如“鐵圍般的封鎖線”等表述。
《鐵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用鐵制成的圍欄或圍牆。
《鐵圍》這個詞的部首是金字旁,也可以看作金屬旁。其中,旁部是金字頭。
《鐵圍》一共有12個筆畫,拆分的筆劃順序是:重、橫、豎、撇、捺、折。
《鐵圍》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民間的生活場景。在過去,人們為了安全考慮,常常會用鐵材料來構建圍欄或圍牆,以保護自身財産和家人的安全。
繁體字"鐵圍"是《鐵圍》的對應表達。
在古代,漢字《鐵圍》的寫法略有區别,刻畫了古人對于鐵質材料的特點。古時漢字采用貝葉甲骨文結構,将鐵材、圍欄的特點進行了書寫表達。
1. 農民修好了一道堅固的鐵圍來保護莊稼。
2. 這座城市裡的重要建築都有鐵圍保護。
鐵材、圍欄、圍牆、鐵門、鐵欄杆
鐵栅欄、鐵欄、鐵籬笆
木栅欄、木欄、木籬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