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涼影”。樹木枝葉在日光或月光下形成的陰影。 明 文徵明 《閑興》詩之四:“坐久忽驚涼影動,一痕新月在梧桐。” 明 陳铎 《浣溪沙》詞:“涼影半窗都是月,落花滿地不因風,春光何苦去匆匆。” 楊朔 《海市》:“有一個青年婦女卻不動手,鬓角上插着枝野花,立在槐樹涼影裡,倚着鋤,在做什麼呢?”
“涼影”是一個具有文學意境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樹木枝葉在日光或月光下形成的陰影,常見于自然場景描寫。如《閑興》詩句“坐久忽驚涼影動,一痕新月在梧桐”,通過光影變化傳遞時間流逝的靜谧感。(來源:、3、4、5)
二、延伸意境
環境氛圍
可比喻清涼舒適的環境,如查字典解釋“在炎熱中帶來涼爽的陰影”,強調觸覺與視覺的雙重感受。
情感隱喻
結合“涼”字的多義性(溫度低/情感悲涼),涼影在文學中常隱含孤寂或怅惘情緒。例如楊朔筆下“倚着鋤”的婦女置身槐樹涼影,暗示人物内心的落寞。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詩詞、散文等文學創作,如明代陳铎《浣溪沙》以“涼影半窗都是月”描繪春夜靜谧,突出光影與落花交織的意境。
提示:不同語境中,“涼影”可側重物理陰影或情感投射,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涼影》是指在夏季炎熱的天氣中,人們在樹蔭下享受涼爽的感覺。它形象地描述了樹蔭所投下的影子給人帶來的涼爽感覺。
《涼影》的部首是冫(冰部),包含了6個筆畫。
《涼影》一詞源于古代文學作品。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其中的“樓前涼影”指的是在樓前的樹蔭下,享受涼爽的感覺。
《涼影》的繁體字形式為「涼影」。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差異,現代的寫法是「涼影」。在《康熙字典》中,「涼」字的寫法為「涼」,表示涼爽的意思。而「影」字的寫法為「盧」,表示影子的意思。
1. 夏日炎炎,我坐在樹蔭下,感受着涼影。
2. 他站在涼影之中,享受着微風帶來的涼爽。
涼爽、涼風、涼飕飕、涼絲絲、涼快
樹蔭、夏涼
烈日、酷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