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踒跌的意思、踒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踒跌的解釋

跌傷。《太平禦覽》卷四九七引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酒誨》:“又亂其履舄,使小大差踦,無不傾倒僵仆,踒跌手足,因隨而笑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踒跌(wō diē)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見于古代文獻或專業詞典中。其含義可從字形和古籍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 從“足”,本義指足部扭傷或筋骨損傷。《說文解字》未直接收錄“踒”,但《集韻·戈韻》釋為“足跌也”,即腳部挫傷。
    • 本義為失足摔倒,引申為身體失控導緻的損傷。

二字連用構成複合詞,強調因跌倒、失足導緻的筋骨扭傷或脫臼,常見于描述肢體意外損傷。

二、古籍例證與權威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釋為:“足扭傷;筋骨損傷。”

    例證:

    • 《黃帝内經·素問》(托名古籍)中雖無直接記載,但後世醫書如《普濟方·折傷門》引述“踒跌損傷”指跌打導緻的筋骨錯位。
    • 清代吳謙《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踒者,手足扭轉……跌者,猝然倒地。”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10卷)

  2. 《辭源》(修訂本)

    釋義:“足部挫傷。亦泛指關節脫臼。”

    例證:

    • 明代張自烈《正字通》:“踒,足跌傷也。”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

三、現代應用與辨析

現代漢語中,“踒跌”已被“扭傷”“脫臼”等詞替代,但仍用于中醫典籍或曆史文本研究。需注意與“蹉跎”(虛度光陰)、“蹒跚”(走路搖晃)等形近詞區分。

四、學術參考文獻

  1. 許慎(漢)撰,徐铉校定《說文解字》,中華書局,2013年。
  2.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3.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

網絡擴展解釋

“踒跌”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引證與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時期曹丕的《典論·酒誨》:

“又亂其履舄,使小大差踦,無不傾倒僵仆,踒跌手足,因隨而笑之。”(《太平禦覽》卷四九七引)
此處描述因鞋子錯亂導緻衆人跌倒受傷的場景。

相關擴展

  1. 詞義辨析:

    • 踒:單獨指足部骨折或扭傷(如“踒閃”“踒折”)。
    • 跌:泛指摔倒。
    • 組合後“踒跌”更強調因跌倒引發的肢體損傷。
  2. 易混淆詞:

    • 踼跌(táng diē):意為跌倒,但側重動作本身。
    • 蹎跌(diān diē):同“颠跌”,指跌倒或比喻失敗。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文或特定語境中,現代漢語較少使用。例如描述曆史文獻中的意外受傷事件,或醫學讨論足部損傷時引用。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踒”的其他含義(如風痺病)或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漢典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辯訴秕謬擦背纏絲瑪瑙沉疴揰挏船主打拴獨清廢去耕人歸來诃止厚泊花蠟燭黃建晦暝混壹将來牋檄膠轕節衷芰荷寄語榼榼匡持廓荦老墈礧礧冷盤樂善不倦沴厲淪陷區每句韻梅黬面腆牛童馬走女士抛屍漂擺品字封魄然破玉錘珠橋基起麪餅萋萋乞貣期望阙爾濡溺三藩砂石沈夢攝守世俸思索俗父胎裡紅托風無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