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搏髀的意思、搏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搏髀的解釋

[beat time on the leg] 指在腿上打節拍,以應和歌曲和表示歎息或歡樂

彈筝搏髀。——秦· 李斯《谏逐客書》

詳細解釋

拍擊其股。用為歌曲節奏。亦以表示贊歎或惋惜。《史記·李斯列傳》:“夫擊甕叩缶彈筝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 秦 之聲也。”《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上既聞 廉頗 、 李牧 為人,良説,而搏髀曰:‘嗟乎!吾獨不得 廉頗 、 李牧 時為吾将,吾豈憂 匈奴 哉!’”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諧隱》:“豈為童稚之戲謔,搏髀而抃笑哉?” 宋 戴表元 《義蜂行》:“我來訪翁親目睹,搏髀不覺長咨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搏髀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語詞,其核心含義指用手拍擊大腿,多用于表達強烈的情緒反應。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

  1. 本義與動作解析

    “搏”指拍打、擊打,“髀”指大腿或大腿骨(《說文解字》釋“髀”為“股也”)。因此“搏髀”字面即拍擊大腿的動作,常見于古人情緒激動時的肢體語言,如感慨、贊歎、憤懑或激昂時下意識的行為表現 。

  2. 引申義與情感表達

    該詞在古籍中多承載情感色彩:

    • 激昂振奮:如《史記·李斯列傳》載“夫擊甕叩缶,彈筝搏髀”,描寫秦人歌舞時拍腿打節拍的豪放場景,體現亢奮情緒 。
    • 感歎惋惜:如《漢書·張釋之傳》記文帝“搏髀”感慨未能重用廉頗、李牧,傳遞遺憾之情 。
    • 悲憤無奈:後世文學中亦借“搏髀”表現壯志難酬的憤懑,如陸遊詩文中隱含的憂國之情 。
  3. 文化語境與演變

    作為古代肢體語言符號,“搏髀”反映了傳統文化中情感表達的含蓄性與象征性。隨着語言發展,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見于研究文獻或引用典故,但其作為曆史語料仍具重要價值 。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 來源
  2.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9年. 來源
  3.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編,中華書局,2016年. 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搏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主要可從以下方面解釋:

一、核心釋義

搏髀(拼音:bó bì)指用手拍擊大腿的動作,常見于兩種場景:

  1. 音樂節奏:作為歌曲或樂曲的節拍輔助,例如《史記·李斯列傳》提到“彈筝搏髀”,即彈奏古筝時用手拍腿打拍子。
  2. 情緒表達:表示激動、贊歎或惋惜,如《谏逐客書》中“搏髀而歌呼嗚嗚”,體現情感宣洩。

二、語境分析

三、權威辨析

需注意,部分網絡釋義(如“競技活動”)缺乏可靠文獻支持,建議以《史記》《谏逐客書》等經典著作為準。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史記·李斯列傳》或李斯《谏逐客書》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百羅筆距遲笨催督丹志的子墊角跕蹝對焦镦寬多財善賈發魁泛潮防腐劑竿頭日上感性勾動勾取洪波假條潔純結彙集錄積能鲸浦金銜拘括酷官斂手連緒鸾辂輪郭論囚迷瞀米行默台娘兒們闑内碰碰車乾位青翠情交秋豫全本瑞信睿意少可沙水折實石心熟風水痕桃根天錫土圜完姻文采小飯諧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