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填书的意思、填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填书的解释

亦作“ 填篆 ”。书体之一种。相传为 周 人 媒氏 所作。 唐 韦绩 《墨薮·五十六种书》:“填书者,亦 周 之 媒氏 作。 魏 韦诞 用题宫闕, 王廙 、 王隐 皆好之。” 宋 梦英 《十八体书》:“填篆者, 周 媒氏 以仲春之月判会男女,则以此书表信往来,及 魏 明帝 使 京兆 韦仲将 点定 芳林苑 中楼观, 王廙 、 王隐 皆云字间满密,故云填篆。亦曰方填书。至今图书印记并用此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填书"一词源于中国古代文献记录形式,指用朱砂或墨汁将文字工整填入竹简、木牍的刻痕中。《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义为"古代书写方式之一,在刻有凹槽的简牍上填色成字",属于先秦至汉代的文书制作工艺。

从文字学角度分析,《尚书·周书》记载的"书于竹帛,镂于金石"可印证该书写技术。填书需经过三道工序:先用刀笔在竹简刻出字形凹槽,再以朱墨填充沟壑,最后用丝帛拭去表面浮色,形成色泽饱满的立体文字。这种工艺使文书具备防篡改特性,常见于重要法律文书和盟约制作。

《古代汉语词典》指出填书技法至东汉逐渐被纸墨书写取代,但其遗风仍见于碑刻填朱、印玺钤封等传统技艺。考古发现如云梦睡虎地秦简中的律令条文,多处保留着填书工艺的朱砂痕迹,印证了《周礼》"凡官府文书,必填而后用"的记载。

在文化衍生层面,《文心雕龙·书记》将填书列为"六体书"之一,强调其"形端色正,取信四方"的权威象征意义。这种书写形式对后世文书制度产生深远影响,现代公文中的"朱批""签章"可视作填书文化的延续。

网络扩展解释

“填书”是中国古代书法中的一种特殊体式,其核心特点与篆书相关,主要用于特定场合的书写。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别称 填书又称“填篆”,属于篆书变体。其字形以篆书为基础,笔画重叠填满字间空隙,形成密实规整的视觉效果,多用于印章、官方文书或建筑题字。

  2. 历史起源 据唐代韦绩《墨薮》记载,填书起源于周代,由“媒氏”(掌管婚姻的官员)创制,用于书写婚嫁文书以表信义。至三国时期,韦诞曾用此体题写魏国芳林苑楼观,进一步推广了其使用场景。

  3. 艺术特征

    • 结构特点:字间布局满密,笔画重叠交错,形成独特的装饰性效果。
    • 功能性:因填篆的严密性,常被用于需要防伪或彰显权威的场合,如官印、宫廷建筑匾额等。
  4. 文献记载 元代郑杓《衍极》提及填书与麒麟书、钟鼎文并列,属于古文书体范畴。宋代梦英《十八体书》则详细描述了其与周代婚俗的关联及在魏晋时期的应用。

若需进一步了解篆书演变或具体书法实例,可查阅《墨薮》《衍极》等古籍,或参考金石学相关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规白学笔舌趁趁摸摸齿稚麤麤德守兑音放牛否决浮觞改修管你黑貂之裘何妥车鞯汗僥乱眷存箘簬蓝灰色老师劳损略窥一班脔炙露衣明荡荡木寓马南星囐哒凝凝牛毛雨欧体漂蓬平安符凄零晴暾琼丝歧义任命状入团散散落落上智下愚山吏部神羞十二神侍其帅职束联嗣立燧堡提引铜活通袖吐盂望岳为裘为箕无裹小程子萧耗谐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