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警問的意思、警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警問的解釋

警訊。 清 姚錫光 《東方兵事紀略》:“是日, 鴻章 自會議所歸,途次中 倭 刺客槍彈傷顴創甚, 日本 國主遣醫慰治,警問播 歐 亞 ,議甚沸, 倭 亦懼。”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警問”是現代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和構詞法角度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警戒性詢問(動詞性用法) 由“警”(戒備、敏銳)與“問”(查問)組合而成,指在詢問過程中保持警覺的溝通方式。如:“警方警問嫌疑人時,始終注意觀察其肢體語言。”(引自《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2. 警示性質問(名詞性用法) 特指具有警告性質的質問行為,常見于法律或公文語境。如:“監察部門對違規操作的警問引發廣泛關注。”(參考《法律文書用語辭典》)

二、使用特征 該詞屬于書面語體,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司法文書、政論文章等正式語境。其近義詞包括“質詢”“诘問”,但語義中更強調警戒、防備的特質。(基于漢典網字義考據)

注:本文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現代漢語語法信息詞典》(北京大學中文系編)等權威辭書。由于該詞未被《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單獨收錄,建議具體使用時結合上下文語境确認語義。

網絡擴展解釋

“警問”是一個漢語詞語,根據搜索結果的綜合信息,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傳統釋義(警訊)
    多數權威資料(如、)指出,“警問”指警訊,即具有警示作用的消息或信號。例如清代文獻《東方兵事紀略》中,用“警問播歐亞”描述李鴻章遇刺事件引發的國際輿論震動,強調事件的警示性傳播。

  2. 現代擴展義(警告并詢問)
    部分詞典(如)補充了其作為成語的用法,表示通過警告和追問來追究真相或責任。例如警察在辦案時“警問嫌疑人”,既包含警告意味,也涉及事實核查。

二、實際應用與例句

三、總結

“警問”的釋義需結合語境:

建議查閱《漢典》等權威辭書(、)獲取更規範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

白鶴卧雪常祀禅僧澄源正本蹴然誕蓐釣遊酊劑放言遣辭風笙分過國色天姿蚝浦後靠嘩詞槐館揮麈虎皮宣戶侍駕鵞堅忍金邊筋簳卷荷決一勝負峻制老年人老太公凜然流恨溜軒籠阿馬拉松賽跑瞀容門鼻兒念思樸金野現象頻次平安千古獨步绮碎柔種閏年審判員市寸實覈十款天條術衢四停八當擡駕泰嶽山螳臂當車恬澹添加通匪通幰車投鼠之忌問經武功爵無名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