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讨擄的意思、讨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讨擄的解釋

猶殺掠。《三國志平話》卷上:“﹝太守﹞曰:‘今破不盡黃巾賊,見在山中潛藏,讨擄百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讨擄”屬于古漢語軍事用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武力征伐并擄掠的行為。該詞由“讨”(征伐、征讨)與“擄”(搶奪、俘獲)複合構成,最早見于古代軍事文獻,用以描述戰争過程中對敵方人口、財物的掠奪行為。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讨擄”在明代《水浒傳》第四十一回中出現具體用例:“宋江分撥人馬,一面去救應,一面讨擄城中倉庫。”此處的語境顯示該詞特指通過軍事行動實施財物繳獲。清代《醒世姻緣傳》第九十九回亦有類似用法:“這班兵士……專一遇着打仗,便在後邊讨擄。”印證其作為戰争伴隨行為的屬性。

從構詞法分析,“讨”字甲骨文字形為“言”與“寸”組合,本義為聲罪緻讨(《說文解字》);“擄”字從手從虜,會意擒獲,二字結合強化了軍事行動中征服與掠奪的雙重性質。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漸次消亡,主要保留在古典文獻與方言殘留中,如晉方言仍有“讨擄”表示搜刮財物的引申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

“讨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核心意義可歸納如下:


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1. 暴力掠奪行為
    根據《三國志平話》記載,黃巾起義時“讨擄百姓”指賊寇對民衆的燒殺搶掠。此用法常見于古代戰争或叛亂場景,強調武力鎮壓與掠奪的雙重性質。

  2. 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如《三國志平話》卷上:“今破不盡黃巾賊,見在山中潛藏,讨擄百姓”,此處“讨擄”指黃巾殘部對百姓的暴行。

  3. 與“讨虜”的關聯
    部分文獻(如)提到“讨虜”通“讨擄”,指征伐敵寇并擄掠資源,進一步印證其“軍事行動伴隨掠奪”的含義。


使用注意


權威來源參考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看《三國志平話》原文或《康熙字典》對“擄”的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哀思如潮辯嘴搏谷捕取成幼瘡疾楚人咻錯遻挫針當土蹎跌斷肢(指)再植發顫反常現象覆颠宮額寡草鬼花狐歸邪轉曜號礮毫升荷筩弘多黃面老子彙解豁達見怪急濬荊屍軍年枯吟來格樂床淋森流膿媒穩婆面情攀比砰铿青錢萬選慶喜情見埶竭丘螾筌象攘美人工智能散利神狸詩逋時秀隨鄉入俗髿髿叨擾通話托人誣冒無事不登三寶殿先入為主骁骁邪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