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的意思、桃李不言,下自成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的解釋

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行,路。 晉 潘嶽 《太宰魯武公诔》:“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沒能彌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有德行或才能的人無需自我宣揚,自然會因自身的美好品質而吸引他人,獲得認可。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演變

  1. 原始出處:
    最早可追溯至《史記·李将軍列傳》的諺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蹊”即小路),後衍生出“下自成行”的版本。
  2. 文獻引用:
    晉代潘嶽在《太宰魯武公诔》中寫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沒能彌彰。”進一步強化了以德服人的内涵。

三、用法與延伸

  1. 適用場景:
    • 用于贊美謙遜、注重實際行動的人;
    • 強調身教重于言傳的教育理念。
  2. 近義表達:
    “實至名歸”“德高望重”等,均突出内在品質的自然影響力。

四、讀音與辨析


五、現代啟示

這一成語提醒人們:真正的價值在于内在修養而非外在标榜。無論是個人成長還是領導力培養,都應注重“以德立身,行勝于言”的準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的意思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是一句中國諺語,意思是優秀的教師和榜樣不需要言傳身教,而是通過自身的榜樣行動來感染和影響他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中的漢字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桃(木部,十畫)
- 李(木部,七畫)
- 言(言部,二言)
- 下(一畫)
- 自(自部,六畫)
- 成(戈部,八畫)
- 行(行部,八畫)

來源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出自中國古代文學名著《孟子》。原文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君子不動,人自棄之。”意思是桃樹李樹不用言語,卻能結出果實;君子不主動行動,人們自然就會放棄他。

繁體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的繁體字對應為「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可能有些不同,但基本上與現代寫法相似。

例句

1. 作為一名好老師,他深谙《桃李不言,下自成行》的道理,始終注重以身作則。 2. 領導的榜樣作用很大,正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組詞

1. 桃樹 2. 李樹 3. 言傳身教 4. 自行

近義詞

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反義詞

說一套、做一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