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爾的意思、徒爾的詳細解釋
徒爾的解釋
徒然,枉然。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四:“石犬不可吠,銅駞徒爾為。” 唐 李颀 《放歌行答從弟墨卿》:“徒爾當年聲籍籍,濫作詞林兩京客。” 宋 王禹偁 《感流亡》詩:“文翰皆徒爾,放逐固宜然。” 明 方孝孺 《祭宋仲珩》:“乃知小人,徒爾紛紛。” 朱琦 《感事》詩:“難虞正須才,孤憤亦徒爾。”
詞語分解
- 徒的解釋 徒 ú 步行:徒步。徒涉。 空:徒手。 白白地:徒然。徒勞無益。 隻;僅僅:家徒四壁。 從事學習的人:徒弟。徒工。學徒。師徒。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徒。教徒。黨徒。 人(多指壞人):匪徒。暴
- 爾的解釋 爾 (爾) ě 你,你的:爾父。爾輩。爾汝(你我相稱,關系密切)。爾曹(你們這些人)。爾虞我詐。 如此:偶爾。不過爾爾。 那,其(指時間):爾時。爾後。 而已,罷了(亦作“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
專業解析
“徒爾”是一個文言色彩較濃的詞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不高,主要見于古代文獻或仿古表達中。其含義可以從構成它的兩個字“徒”和“爾”來理解:
-
“徒”的基本義:
- 空、白白地: 這是“徒”在“徒爾”一詞中最核心的含義。表示行為沒有效果、沒有結果、白費力氣。例如:徒勞無功、徒然。
- 隻、僅僅: 表示範圍或程度的限制。例如:家徒四壁、徒有虛名。
- 步行(引申義): 如徒步。此義與“徒爾”關系不大。
- 門徒、徒弟: 此義為名詞,與“徒爾”關系不大。
- 同一類人/派别的人: 如信徒、暴徒。此義為名詞,與“徒爾”關系不大。
- 服勞役的人/徒刑: 此義與“徒爾”關系不大。
-
“爾”的基本義:
- 代詞: 相當于“你”、“你的”。如“爾虞我詐”。
- 形容詞/副詞詞尾: 相當于“然”、“的樣子”,用于構成形容詞或副詞,表示某種狀态或情态。這是“爾”在“徒爾”一詞中的關鍵用法。例如:卓爾不群、率爾而對。
- 語氣詞: 相當于“罷了”、“而已”。如“無他,但手熟爾”。
-
“徒爾”的合成義:
将“徒”和“爾”結合起來,“徒爾”主要表示:
- 徒然、枉然、白白地: 這是最常見的含義。強調某種努力、行為或狀态是空費力氣、沒有實際效果或意義的。這裡的“爾”主要起構詞作用,相當于“然”,使“徒”這個形容詞(或副詞)更加完整。
- 僅僅如此、隻不過這樣: 有時也帶有“僅僅”、“隻不過”的意思,強調其微不足道或沒有價值。這裡的“爾”更接近“而已”的語氣。
總結核心含義:
“徒爾”的核心意思是“白白地”、“徒然”、“枉然”,形容某種努力、行為或狀态沒有效果、沒有價值、白費功夫。 它帶有一種無奈、感慨或惋惜的語氣。
古籍用例佐證:
-
表示“徒然”、“白白地”:
- 《詩經·小雅·白駒》:“皎皎白駒,食我場苗。絷之維之,以永今朝。所謂伊人,于焉逍遙?… 慎爾優遊,勉爾遁思。” (後世常以“徒爾”解讀其中未能挽留的無奈,如“絷維竟徒爾”)。
- 《後漢書·窦融傳》:“勞精于非聖之事,損德于無益之談。虛辭飾說,徒爾為煩。” (空費口舌,徒然增添煩惱)。
- 唐·杜甫《憶昔行》:“秋山眼冷魂未歸,仙賞心違淚交堕。弟子誰依白茅室,盧老獨啟青銅鎖。巾拂香馀搗藥塵,階除灰死燒丹火。… 更讨衡陽董煉師,南浮早鼓潇湘柁。” (詩中常被解讀為求仙問道的努力最終徒然)。
- 宋·陸遊《北窗》:“破屋頹垣君勿笑,更闌弦誦滿吾廬。… 老無添虎仍多病,徒爾區區費藥爐。” (白白地耗費在藥爐上)。
- 明·劉基《雜詩》:“徒爾槁項死,誰知寸心赤。” (白白地憔悴至死)。
-
表示“僅僅如此”:
- 此用法相對較少,常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如描述事物微不足道或僅具形式。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大型權威工具書): 對“徒爾”有明确收錄和釋義。可查閱紙質版或授權電子版(如漢典網 zdic.net 等,但需注意其釋義來源是否明确标注為《漢語大詞典》)。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等權威出版社): 這類詞典通常會收錄“徒爾”并給出文言例句。
- 《辭源》(側重古漢語語源): 是探究“徒”、“爾”字源及“徒爾”成詞曆史的權威工具書。
- 古籍原文數據庫(如中國基本古籍庫、國學大師網等): 提供大量包含“徒爾”的原始文獻用例,是理解其具體語境和用法的最直接依據。
結論:
“徒爾”是一個文言副詞(或形容詞),核心含義是“徒然”、“白白地”,強調行為或狀态的無效性和無意義性,常帶有無奈、感慨的意味。理解其含義需結合“徒”(空、白)和“爾”(…的樣子/語氣詞)的本義。欲深入了解其具體用法和豐富例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辭源》等權威辭書或檢索相關古籍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徒爾”是一個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但在古典文學中常出現。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拼音:tú ěr
- 釋義:指“徒然、枉然”,表示努力或行動沒有實際效果,白費力氣。
二、詞源與結構
- 構詞:由“徒”(意為徒然、空)和“爾”(文言代詞,相當于“你”或“如此”)組成,字面可理解為“你徒然如此”。
- 演變:從古至今,語義逐漸泛化,更多強調“無意義的努力”,而非特指“你”的行為。
三、用法與示例
- 形容徒勞無功
- 例句:唐代李颀《放歌行答從弟墨卿》中“徒爾當年聲籍籍,濫作詞林兩京客”,表達對虛名的感慨。
- 警示盲目行動
- 如明代方孝孺《祭宋仲珩》中“乃知小人,徒爾紛紛”,暗指無意義的紛争。
四、相關辨析
- 近義詞:徒然、枉然、白費。
- 反義詞:卓有成效、事半功倍。
- 注意:部分詞典(如)将其歸類為成語,但多數文獻中作為普通文言詞彙使用。
五、權威引用
《漢語大詞典》及《述異記》《感流亡》等古籍均收錄該詞,印證其曆史淵源。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書面或文學表達,口語罕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翺翺敖夫阿耶抱素懷樸表賀不字財運參禅長侯承溜酬拜慈親麤觕禱告點鬼遞杯迪嘗對景挂畫對蔚笃正發飄風蒲風漪改掉改弦易調高梵狗尾貂續鼓談恒星火鳥狡焉思啟裌衣節上生枝勁兵科稅淚眼六清疬瘍風龍挂牆垛傾動欽慕擾化日中将昃容覆三夷善瑞勝母十行本獅舞頌磬太和湯太平翁翁誤計無影牢城缃荷線性代數惜吝西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