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收賦稅。《舊唐書·李密傳》:“而科稅繁猥,不知紀極;猛火屢燒,漏巵難滿。”《三國演義》第三十回:“ 審配 書中先説運糧事;後言 許攸 在 冀州 時,嘗濫受民間財物,且縱令子、侄輩多科稅,錢糧入己,今已收其子侄下獄矣。”
“科稅”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指征收賦稅,屬于古代行政用語。
出處與例證:
少數資料将其解釋為“與科技相關的稅收政策”,例如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優惠(、)。但需注意:
科稅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字組成。科字的部首是米,總共有秤字旁和禾字頭兩個筆畫。稅字的部首是禾字,總共有四個筆畫。
科稅一詞源于古代中國的行政管理制度。科是指根據人們的職務和地位劃分等級,征收相應的稅款。稅則是指各種形式的財政收入,以支持政府的運作和公共事務。科稅的制度也被稱為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社會中一種重要的財政稅收管理制度。
在繁體字中,科稅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科字的寫法稍有不同。它的舊字形包含四個小方塊,分别代表四個禾字頭的筆畫。稅字的舊字形則是一個立體的禾字,上面有點表示稅的意義。
1. 政府依法向各職級人員征收相應的科稅。
2. 科舉制度的實施需要對應的科稅來支持。
1. 科學: 科技、科普、科研
2. 稅務: 稅收、*********、納稅人
3. 財政: *********、財政收入、財政政策
稅款、捐稅、征稅
免稅、減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