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科稅的意思、科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科稅的解釋

征收賦稅。《舊唐書·李密傳》:“而科稅繁猥,不知紀極;猛火屢燒,漏巵難滿。”《三國演義》第三十回:“ 審配 書中先説運糧事;後言 許攸 在 冀州 時,嘗濫受民間財物,且縱令子、侄輩多科稅,錢糧入己,今已收其子侄下獄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科稅"是古代漢語中表示官府按法規征收賦稅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詞源構成 "科"字從禾從鬥,《說文解字》釋為"程也",指衡量谷物等級的法規;"稅"字從禾從兌,《康熙字典》解作"租也",指田賦征收。二字組合後,"科稅"特指依照律例條文征收的農業賦稅。

二、曆史演變

  1. 魏晉南北朝時期:《魏書·食貨志》載"立九品混通之法,科稅有差",指按土地等級征稅的制度,此時側重稅制規範
  2. 唐宋時期:《唐律疏議》中"凡科稅,皆據見佃簿籍"的規定,強調以土地登記為依據的征收程式
  3. 明清轉型:隨着貨币經濟發展,《明會典》開始出現"折色科稅"的記載,指實物稅向銀錢稅的轉化

三、現代延伸 在當代學術研究中,《中國經濟通史》将科稅制度視為古代財政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定額征收""分級管理"等原則對現代稅收制度仍有借鑒意義。該概念常作為專業術語出現在財政史、法制史研究領域。

(參考資料:1.《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2.《魏書》中華書局點校本;3.唐長孫無忌《唐律疏議》;4.萬曆《明會典》稅課條目;5.嚴中平主編《中國經濟通史》)

網絡擴展解釋

“科稅”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傳統漢語釋義(核心含義)

指征收賦稅,屬于古代行政用語。
出處與例證:

  1. 《三國演義》第三十回提到許攸在冀州時“縱令子侄輩多科稅”,即利用職權超額征稅(、)。
  2. 《舊唐書·李密傳》記載“科稅繁猥,不知紀極”,描述隋末賦稅繁重的現象。

二、現代延伸釋義(非主流用法)

少數資料将其解釋為“與科技相關的稅收政策”,例如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優惠(、)。但需注意: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白雀班禅額爾德尼變飾不借冊命潮搐赤箭大肚子憺怕頂真續麻鰪鳉鵝眼非方飛燕風攄逛蕩過餘古子豪王和籴嘿爾禾子昏夙郊鄽膠車郊廟伎倆筋榦競标涓滴不漏劇言苦句曠濟亂迹麥芒摩诃震旦能無溺惑盤縧乒乒乓乓頗我千秋歲引欽命擒賊擒王驅執三豕涉河上路山厓逝物松滑碎糜縮重微薄五沙五示香腸相逢恨晚銜訓逍逍停停系缧心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