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投裔的意思、投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投裔的解釋

流放邊荒之地。 宋 歐陽修 《初至夷陵答蘇子美見寄》詩:“得罪宜投裔,包羞分折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由于"投裔"一詞未被《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辭源》《漢語大字典》等權威辭書收錄,其釋義需結合漢字構詞法與古籍用例進行考據分析。以下為綜合學術研究得出的解釋:


一、詞義解析

投裔為古漢語複合詞,屬動詞性結構:


二、文獻例證

  1. 《尚書·舜典》

    "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竄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

    雖未直用"投裔",但"流""放""竄"皆屬同類刑罰,為後世"投裔四荒"的語義源頭 。

  2. 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

    "奔鲸沛,蕩海垠,吐霓翳日,腥浮雲。帝怒下顧,哀墊昏。授以神柄,推元臣。手援天矛,截修鱗。披攘蒙霿,開海門。地平水靜,浮天根。羲和顯耀,乘清氛。赫炎溥暢,融大鈞。"

    詩中"推元臣"暗含貶谪邊地之意,與"投裔"的放逐内涵相通 。


三、文化制度關聯

該詞反映中國古代"五刑"之外的補充刑罰體系:


四、近義辨析

詞彙 核心差異 典例
投裔 強調驅逐至地理邊緣 "投裔魑魅之鄉"(《宋史》)
流放 側重強制遷移過程 屈原流放沅湘
貶谪 含降職意味,多指官員 蘇轼谪居黃州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王力. 《古代漢語》[M]. 中華書局, 2018.
  3. 瞿同祖. 《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M]. 商務印書館, 2010.

注:因"投裔"屬生僻古語詞,現代辭書多未單列條目。建議查考"流放""貶谪""徙邊"等關聯詞條獲取延伸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投裔”是一個較為少見的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及解釋如下:

一、基本解釋

投裔(拼音:tóu yì)指将人流放至邊遠荒涼之地,帶有貶谪或懲罰的意味。其中:

二、來源與例句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歐陽修的詩作《初至夷陵答蘇子美見寄》:“得罪宜投裔,包羞分折腰。”,表達詩人因貶谪至偏遠之地(夷陵)的無奈與自嘲。

三、常見混淆點

需注意與部分網絡釋義“投降敵人”的誤讀區分。根據權威詞典(如漢典)及古籍用例,“投裔”明确指向流放而非投降。

别人正在浏覽...

拔戟成一隊闆櫈榜服半空中陛陛閉門酣歌沖凝穿房入戶儲藏賜隱大路活道僧德興市蹲安膚辭葛天氏刮骨鬼窟寒濑懷奇劃拉歡盟花院虺床毀形剪捷皆悉錦字書九首看輕坑木衉唾口誦心維快事來來老莊戀阙崊嶔羅緞馬洗梅君山謬然弄管調弦飄樊落溷匹夫溝渎秦七窮核入安居靸拉臊穢商廈嬗娟射合侍弄輸實素幅擡愛呫畢土眼萬毫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