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on after] 一會兒,不久,過些時候
傾之。——《戰國策·燕策》
頃之。——《資治通鑒》
頃之。——清· 魏禧《大鐵椎傳》
(1).不久。《史記·田單列傳》:“頃之, 燕昭王 卒, 惠王 立,與 樂毅 有隙。”《資治通鑒·周赧王三十六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頃之,言無幾何時。”《新唐書·張镒傳》:“頃之,與 吐蕃 相 尚結贊 盟 清水 ,約牛馬為牲。” 章炳麟 《謝本師》:“頃之,以事遊 臺灣 。”
(2).片刻,一會兒。《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 趙 使還報王曰:‘ 廉将軍 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六:“一日見三奇客,共持麪飯至,索其酒飲。飲竟而去。頃之,有人來雲見三鬼酣醉於林中。”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餘德》:“頃之,鼓又作,兩蝶飛集 餘 冠。”
“頃之”是一個古代漢語常用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時間短暫性
強調事件發生後的極短時間間隔,如《資治通鑒》中“頃之,煙炎張天”,描述火勢迅速蔓延的情景。胡三省注《資治通鑒》時明确解釋:“頃之,言無幾何時”。
古籍用例
需注意,該詞具有鮮明的文言色彩,口語中通常替換為“不久”“一會兒”等白話表達。
頃之(qǐng zhī)是一個漢語詞彙,常用作副詞,表示動作發生的時間短暫。它可以用來指過去的某個時刻或某個時間段。
頃之的部首是頁(頁字頭),總共有10個筆畫。
頃之最早出現在《元曲選·嚴子陵曲》中的一句詩詞:“頃聞東隅舟已發,悲傷頃之不能舍。”這裡的“頃聞”表示作者剛剛聽到的消息,而“頃之”則表示作者情感仍然無法釋懷。
頃之的繁體字為頃之。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頃之的古代寫法為頃而。
1. 他頃之離去,讓我感到非常失落。
2. 頃之,我們還是好朋友,現在卻變得互不相認。
待頃之、頃刻、頃刻間、頃刻間即、頃刻間便、頃刻間時
片刻、瞬間、立時
久之、長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