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耕作。 唐 劉言史 《買花謠》:“ 杜陵 村人不田穡,入谷經谿復緣壁。”
(2).收獲的谷物。《舊唐書·食貨志下》:“市肆騰踴,則減價而出;田穡豐羨,則增糴而收。”
“田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耕作
“田”指農田或耕種(),而“穑”本義為收割谷物(),合稱泛指農業生産活動中的耕種與收獲環節。例如唐代劉言史《買花謠》中“杜陵村人不田穡”,即描述當地人不從事農耕()。
收獲的谷物
在特定語境中,“田穑”也指代農田産出的糧食。如《舊唐書·食貨志》提到“田穡豐羨”,意為豐收的谷物()。
“田穑”一詞涵蓋農耕生産的全過程,既包括土地耕作,也指向最終的糧食收成。其用法在古典文獻中多與民生、經濟相關,例如唐代文獻中常以“田穡”反映農業政策或社會狀況()。
如需進一步了解“田”“穑”的單獨釋義,可參考漢典等權威字源解析()。
田穑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田和穑。它的總筆畫數為14畫。
田穑最早出現在《爾雅·釋诂》一書中,該書是一部古代漢語詞典,注重對漢字的解釋和釋義。
田穑在繁體中寫作「田穌」。
在古時候,田穑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它的原始形态類似于「穌」的現代形态。
一、這片田穑長勢喜人,将來會有一個好的收成。
二、他很勤勞,每天早上都會去田穑勞作。
組詞:田園、田地、穑粟。
近義詞:田地、農田。
反義詞:城市、都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