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ibute
"貢"在漢語中是一個多義詞,其核心含義與"進獻"、"獻納"相關,尤其在古代指臣民或屬國向君主進獻物品。從漢英詞典的角度,其詳細釋義及對應英文如下:
進獻貢品 (動詞 - 核心義)
指下級向上級、屬國向宗主國進獻物品(常為當地特産或珍寶),以示臣服、敬意或履行義務。
英文對應: to offer tribute; to present tribute; to pay tribute
例: 諸侯向天子進貢。The feudal lords offered tribute to the Son of Heaven.
來源參考: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貢"為"臣民或屬國把物品獻給朝廷";《漢英大詞典》(第3版) 收錄對應譯法 "offer as tribute; pay tribute"。
貢品 (名詞)
指所進獻的物品本身。
英文對應: tribute
例: 這些是來自南海的貢品。These are tributes from the South Sea.
來源參考: 《牛津英漢漢英詞典》明确将"貢品"譯為 "tribute";《漢英綜合大辭典》也采用此譯法。
賦稅的一種 (名詞 - 曆史義)
在中國古代,特指田賦制度的一種形式(如"貢法"),或泛指賦稅。
英文對應: tribute (in historical context of taxation); tax (in broad sense)
例: 夏代的貢法。The tribute system of the Xia Dynasty.
來源參考: 《辭海》(第七版) 解釋"貢"有"賦稅"之意,指"夏代的賦稅制度";《中華漢英大詞典》(上) 在曆史語境下譯為 "tribute"。
科舉制度相關 (名詞 - 曆史義)
指科舉時代被選拔薦送入京參加會試或入國子監讀書的生員,即"貢生"。
英文對應: tribute student (字面義,較少用); scholar recommended to the imperial college (意譯); Gong Sheng (音譯加注)
例: 他考取了貢生。He passed the examination and became a Gong Sheng (tribute student/scholar recommended to the imperial college).
來源參考: 《中國曆史大辭典》對"貢生"有詳細解釋;《漢英中國文化詞典》譯為 "tribute student" 或 "student of the Imperial College"。
用作姓氏 (名詞)
英文對應: Gong (作為姓氏的拼音)
來源參考: 姓氏翻譯通用規則。
在現代詞語中的含義
"貢"作為語素存在于許多現代詞語中,其核心"獻出"的含義依然保留:
來源參考: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對"貢獻"的解釋為"拿出物資、力量、經驗等獻給國家或公衆";《新時代漢英大詞典》提供對應翻譯 "contribute; dedicate; contribution"。
“貢”是一個具有豐富曆史内涵的漢字,其核心含義與古代社會制度、禮儀密切相關。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動詞本義
指古代臣民或屬國向帝王進獻物品,如“進貢”“納貢”。例如《左傳·僖公四年》記載:“爾貢包茅不入”,強調諸侯國的進貢義務。
名詞引申
指進獻的物品或賦稅,如“貢品”“貢賦”。西周時期已有“九谷三澤之材”的貢賦制度(參考《周禮》記載)。
人才選拔制度
隋唐後與科舉關聯,如清朝“五貢”(歲貢、恩貢、拔貢、副貢、優貢),指通過考核薦入國子監的生員。
泛化使用
可表示一般性獻出或貢獻,如“貢獻才能”。現代也用于比喻向權勢者送禮(如“變相進貢”)。
組詞示例 | 含義 | 易混淆詞對比 |
---|---|---|
貢品 | 進獻帝王的物品 | 供品(祭祀神靈用) |
貢生 | 科舉選拔的國子監生員 | 進士(更高功名) |
朝貢 | 藩屬國向宗主國進獻 | 納貢(側重臣屬關系) |
“貢”體現了古代等級制度與資源分配方式,如《禹貢》記載的“任土作貢”原則,即按地域物産确定貢品。該制度對研究古代經濟、政治具有重要價值。
擴展閱讀:清代“拔貢”每12年選拔一次(逢酉年),需通過省級考試和京師朝考,合格者可任知縣或教職。
膀胱神經無力表層塗層不平衡出售回租倒角機雕像耳被囊法定估價婦女衛生還本雞蛋花酸吉爾克氏小體可封閉的空間座标擴增精度字痢疾樣的農用柴油派出賠償證書片落啟發式算法取向機制人時産量十八碳三烯酸實際工資率順式-7,8-環氧-2-甲基十八烷天線自然頻率同溫層的通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