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pin-wire lock
steel wire
【化】 steel wire
【醫】 pin lock
鋼絲針固定(Kirschner Wire Fixation)是骨科手術中常用的内固定技術,指通過金屬鋼絲或克氏針(Kirschner wire)穿透骨骼斷端,利用其張力與機械支撐作用維持骨折複位後的穩定狀态。該技術最早由德國外科醫生Martin Kirschner于1909年提出,現已成為治療掌骨骨折、指骨骨折及關節脫位的标準方法之一。
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該術語對應英文為"Kirschner wire fixation"或"steel wire fixation",其中:
臨床應用範圍包括:
術後管理需參照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建議,通常4-6周後視骨痂形成情況逐步拆除外固定裝置,期間需配合康複訓練預防關節僵硬。
根據權威詞典資料和醫學領域知識,"鋼絲針固定"的詳細解釋如下:
1. 定義 鋼絲針固定是骨科手術中常用的一種内固定技術,指通過外科手術将金屬鋼絲和鋼針植入體内,用于固定骨折斷端或矯正骨骼畸形。該技術能提供機械穩定性,促進骨骼愈合。
2. 臨床應用
3. 材料特性
4. 技術優勢 較傳統鋼闆螺釘系統更適用于複雜解剖部位,如指骨、腕骨等小關節固定,具有創傷小、操作靈活的特點。但需注意鋼絲斷裂風險,術後需配合外固定。
5. 術後管理 需定期X光複查骨痂形成情況,通常6-8周後可逐步負重,12周後根據愈合情況考慮取出内固定物。
爆破膜表面電阻率表氧鼻縫點不受歡迎的遞減收益底磚窦周炎二價鉻的芳基氟甘肅貝母給付之訴跟蹤範圍郝迪達黴素灰漿層間隔圈加權和數經濟仲裁立法條約立體異構化學式瘘管樣的請求檢驗潤濕事事順向進料聽不見的梯紋孔通過規端味幻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