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major repair depreciation expense
大修折舊費(英文:Major Repair Depreciation Expense)是固定資産會計處理中的一個專業術語,指企業為恢複或延長固定資産使用壽命而進行大規模修理(大修)時,将相關支出分攤計入多個會計期間的折舊費用。其核心含義可拆解如下:
大修(Major Repair)
指對固定資産進行的全面性、周期性維修,通常耗資較大且間隔周期較長(如設備翻新、廠房結構加固)。其目的是恢複資産原有性能或延長使用壽命,而非日常維護。
對應英文:Major Repair/Overhaul
折舊費(Depreciation Expense)
固定資産因使用損耗或技術淘汰,将其成本分攤至受益期間的會計處理方式。
對應英文:Depreciation Expense
大修折舊費
企業将大修支出資本化(不計入當期費用),作為固定資産賬面價值的增加,再按受益期分期計提折舊的費用化過程。
對應英文:Capitalized Repair Depreciation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産》規定:
符合資本化條件的後續支出(如大修)應計入固定資産成本,并重新确定使用壽命和折舊方法,在剩餘年限内計提折舊。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産》第十七條
某工廠對生産線設備進行大修,支出100萬元:
增加設備賬面價值100萬元,假設剩餘使用壽命10年。
每年折舊費 = $100萬 div 10年 = 10萬元$
即每年計入利潤表的“大修折舊費”為10萬元。
項目 | 大修折舊費 | 日常修理費 |
---|---|---|
支出性質 | 資本性支出(Capital Expenditure) | 收益性支出(Revenue Expenditure) |
會計處理 | 資本化後分期折舊 | 直接計入當期費用 |
影響周期 | 多期分攤(>1年) | 單期費用化(當期) |
對固定資産後續支出的資本化條件及折舊方法有詳細解釋。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規定符合條件的後續支出應計入資産賬面價值(IAS 16.13)。
來源: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
以上内容綜合會計法規與實務操作,确保術語解釋的準确性和專業性。
大修折舊費是企業在固定資産使用過程中,因進行大規模維修或改良而産生的費用分攤及資産價值補償的會計處理方式。以下是綜合解釋:
大修折舊費構成
與普通折舊的區别
普通折舊反映資産自然損耗,而大修折舊費包含大修投入的資本化處理,屬于對資産功能恢複的額外投資分攤。
大修費用資本化條件
分攤方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計算方法,可參考、3、4、11等來源。
包括一切的權利要求苯并甲基三嗪丙氨菌素不調用摻合槽大結構大粒菟絲子對船舶的留置權法向加速度非尋常折射率高真空抽氣機國家征用權故障查找功能模塊海底生物的虹膜全粘連靜态表達式課稅負擔理療露外管線鋁陽極氧化脈絡膜襞木工班組松年報乳糜吸收上訴副本生物發生舍入分析雙手酸蘋果完全冗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