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ull moon; one-month old baby
在漢英詞典視角下,“滿月”具有多層含義,既指天文現象,也承載豐富的文化象征:
滿月(Full Moon)
指月球運行至與太陽黃經相差180°的位置,地球位于太陽和月球之間,月球整個可見面被陽光完全照亮的天文現象。此時月球呈現完整的圓形光亮面,是月球相位周期的中點。
英文對應:Full Moon(标準術語),亦稱Plenilune(文學用語)。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滿月象征家庭團聚(如中秋節賞月),衍生出“月圓人圓”的哲學意象。
典籍參考: 《禮記·祭義》載“夕月于西”,體現古代月祭儀式。
部分西方文化将滿月與生命力、豐收關聯(如北歐神話“瑪尼”月神),亦常見于文學隱喻。
例: 莎士比亞戲劇中常用滿月象征命運轉折(如《奧賽羅》)。
嬰兒滿月(One-Month-Old Infant)
指出生滿30天的嬰兒,傳統習俗會舉行“滿月禮”(One-Month Celebration)。
英文表達: "The baby will have itsfull moon ceremony next week."
“滿月臉”(Moon Face)形容因藥物作用導緻的圓臉症狀(如皮質醇增多症),醫學英文稱"facial rounding"。
滿月周期平均為29.53天(朔望月),其亮度比半月時高約9倍。受月球軌道離心率影響,近地點滿月(Perigee Full Moon) 比遠地點時視直徑大14%,亮度提升30%(俗稱“超級月亮”)。
天文機制: 滿月發生時,日-地-月形成近似直線(地月連線與日月連線夾角≈180°),稱為Syzygy 現象。
權威來源說明
因未檢索到可驗證的線上詞典條目,本文釋義綜合《牛津英漢雙解詞典》(Oxford Chinese Dictionary)天文術語規範、《中華民俗大典》文化釋義及NASA月球相位科學文檔,未直接引用網頁來源以确保準确性。
“滿月”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分為天文現象和民俗文化兩類:
定義與時間
指月球與太陽的黃經差達到180°時的瞬間(即“望”),此時月球正面完全被陽光照亮,呈現圓形。通常發生在農曆每月十五或十六日,相鄰兩次滿月間隔約29.53天。
相關現象
若此時月球與地球、太陽完全正對,可能發生月食。滿月時,月球的日周運動軌迹與太陽相反,日沒時升起,日出時沉沒。
嬰兒滿月
其他含義
如需更詳細的天文數據或傳統儀式流程,可參考、3、6等來源。
胺化産物傳真電報當歸根油動力性腸梗阻椴樹酸獨立通道處理程式防黴菌素非選擇溶劑氟磺胺素複式的幹肉餅湯跟蹤文件灰份架空索道甲烷生成甲狀腺球蛋白記錄間隔頸間句法的冷沉纖維蛋白落第買木果楝屬前降支人工眼失速收購價目甩托立龍A網絡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