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arecaidine
槟榔定(Bīnglángdìng)是一種天然存在的生物堿,主要存在于槟榔(Areca catechu L.)果實中。從漢英詞典和藥理學的角度看,其詳細解釋如下:
槟榔定(Arecaidine)是槟榔生物堿的主要成分之一,化學名稱為1,2,5,6-tetrahydronicotinic acid,分子式為 $ce{C7H11NO2}$。它是槟榔堿(Arecoline)的主要代謝産物,具有拟膽堿能活性,可通過激動毒蕈堿型乙酰膽堿受體(mAChR)影響中樞及外周神經系統 。
槟榔定作為膽堿能激動劑,可刺激唾液分泌、腸蠕動,并可能誘發瞳孔收縮。其作用強度低于槟榔堿,但代謝穩定性更高 。
槟榔在咀嚼過程中經水解或酶作用轉化為槟榔定,該過程降低了直接毒性,但仍可能通過長期累積效應參與口腔黏膜病變 。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将含槟榔的制品列為1類緻癌物,槟榔定及其衍生物可能與口腔癌發病機制相關 。
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PubChem化合物數據庫收錄槟榔定分子結構及性質(PubChem: Arecaidine)。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在槟榔條目中注明其生物堿成分及限量标準(國家藥典委員會,2020版)。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專題報告 Betel-quid and Areca-nut Chewing(2004)系統評估槟榔定緻癌風險(IARC Monograph Vol.85)。
注:槟榔定作為槟榔制品的活性成分,其使用需嚴格遵循醫學指導。長期接觸可能增加健康風險,建議公衆了解相關科學證據并謹慎對待含槟榔産品。
用戶提到的“槟榔定”可能為筆誤。經綜合多來源信息分析,目前未發現“槟榔定”這一詞語的明确解釋。以下為“槟榔”的詳細釋義及相關信息,供參考:
植物學特征
槟榔是棕榈科常綠喬木,樹幹高約10-30米,羽狀複葉,果實呈長圓形,成熟後紫紅色。主要分布于熱帶地區,如中國海南、雲南等地。
用途與功能
成語比喻
部分方言中,“槟榔”被用來形容事物相互糾纏的狀态,或人際關系複雜(如提及,但該解釋權威性較低,需謹慎參考)。
健康風險
槟榔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類緻癌物,長期咀嚼易引發口腔癌,建議控制食用量。
“槟榔”一詞源于馬來語“pinang”,中文名稱可能融合了“賓客”與“新郎”的喜慶含義(民俗傳說)。
若用戶需查詢其他詞語,請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進一步分析。
補數法赤榆存貨估價損失碘化鋁碘甲基化締合反應斷續器吩┭碲公認的哈根原理黑膽質的價格變動儲備交貨收款銷售繼承的期望接觸電位降酒醉後駕駛抗氧劑264空氣消耗恐吓的藍粘土氯乙酮酸滅虱的那可托林疲軟市況汽提車間傘菌科使用特殊函數發生器同位素異構現象脫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