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arecaidine
槟榔定(Bīnglángdìng)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生物碱,主要存在于槟榔(Areca catechu L.)果实中。从汉英词典和药理学的角度看,其详细解释如下:
槟榔定(Arecaidine)是槟榔生物碱的主要成分之一,化学名称为1,2,5,6-tetrahydronicotinic acid,分子式为 $ce{C7H11NO2}$。它是槟榔碱(Arecoline)的主要代谢产物,具有拟胆碱能活性,可通过激动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AChR)影响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 。
槟榔定作为胆碱能激动剂,可刺激唾液分泌、肠蠕动,并可能诱发瞳孔收缩。其作用强度低于槟榔碱,但代谢稳定性更高 。
槟榔在咀嚼过程中经水解或酶作用转化为槟榔定,该过程降低了直接毒性,但仍可能通过长期累积效应参与口腔黏膜病变 。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含槟榔的制品列为1类致癌物,槟榔定及其衍生物可能与口腔癌发病机制相关 。
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PubChem化合物数据库收录槟榔定分子结构及性质(PubChem: Arecaidine)。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在槟榔条目中注明其生物碱成分及限量标准(国家药典委员会,2020版)。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专题报告 Betel-quid and Areca-nut Chewing(2004)系统评估槟榔定致癌风险(IARC Monograph Vol.85)。
注:槟榔定作为槟榔制品的活性成分,其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学指导。长期接触可能增加健康风险,建议公众了解相关科学证据并谨慎对待含槟榔产品。
用户提到的“槟榔定”可能为笔误。经综合多来源信息分析,目前未发现“槟榔定”这一词语的明确解释。以下为“槟榔”的详细释义及相关信息,供参考:
植物学特征
槟榔是棕榈科常绿乔木,树干高约10-30米,羽状复叶,果实呈长圆形,成熟后紫红色。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如中国海南、云南等地。
用途与功能
成语比喻
部分方言中,“槟榔”被用来形容事物相互纠缠的状态,或人际关系复杂(如提及,但该解释权威性较低,需谨慎参考)。
健康风险
槟榔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长期咀嚼易引发口腔癌,建议控制食用量。
“槟榔”一词源于马来语“pinang”,中文名称可能融合了“宾客”与“新郎”的喜庆含义(民俗传说)。
若用户需查询其他词语,请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进一步分析。
本人标的表皮圆柱细胞层成酸剂磁盘常驻系统单侧远中Ж电路级别丁二酸钠分程序长度峰值点管理决策灌装管环酮互换安排交易时间肌动感觉描记器寄生效应急骤燃烧莰烯联络通道瘰疬性眼炎面具模块自同步逡巡不前视频信号天冬氨酸衍生物通告人统计数据库同态滤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