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slippery elm; Ulmus fulva Michaux
赤榆(Chì Yú)在漢英詞典中通常指代榆科植物中的“紅榆”,其标準英文對應詞為Slippery Elm,學名Ulmus rubra。該樹種因樹皮内部呈紅褐色而得名“赤”,其纖維質樹皮在傳統醫學和現代應用中有重要價值。
中文“赤榆”強調樹皮顔色(赤=紅),而英文名“Slippery Elm”側重于描述樹皮遇水後的光滑觸感。這種跨語言命名差異體現了不同文化對同一植物特性的觀察角度來源:大英百科全書。
關于“赤榆”的詞義解釋如下,綜合古籍記載和現代用途:
赤榆是榆科榆屬植物,學名通常指榆樹(Ulmus)的一種,因其樹皮呈赤褐色而得名。古文獻如《說文解字》提到“榆,白枌”,但補充說明“榆皮色赤”,表明赤榆可能指樹皮顔色較深的榆樹品種,而“枌”為白色樹皮的榆樹。
赤榆木材質地適中,紋理通直,花紋美觀,具有耐濕、耐腐的特點(氣幹密度約0.68g/cm³)。古籍《莊子·逍遙遊》中“搶榆枋”的記載也印證了榆樹木材的實用性。現代主要用于:
主要分布于中國北方溫帶地區,尤其是黃河流域,為落葉喬木,樹形高大,適應性強。
注:因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結合《中國植物志》等專業資料進一步驗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