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漏壺英文解釋翻譯、漏壺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clepsydra; water clock

相關詞條:

1.drip-vessel  

分詞翻譯:

漏的英語翻譯:

leak; leave out; seep; spillage; water clock
【機】 leak; leakage; leaking

壺的英語翻譯:

crock; cruse; kettle; pot
【醫】 kettle; Lag.; lagena

專業解析

漏壺(lòu hú),又稱"刻漏",是中國古代重要的計時儀器,其核心原理是通過恒定水流計量時間。作為漢英詞典術語,其英文對應詞為"water clock"或"clepsydra",後者源自希臘語"κλεψύδρα"(klepsýdra),特指通過水流控制時間測量的裝置。

從技術構成分析,漏壺系統由多級銅制容器構成:最上層為"日壺",中層為"月壺",底層為"夜壺",通過虹吸原理實現水位平衡。漢代典籍《周髀算經》記載的"百刻制"即基于漏壺計時,将晝夜劃分為100個等分刻度。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卷十九中詳細記載了燕肅蓮花漏的改良結構,采用分水壺減緩水流速,顯著提升計時精度達每日誤差±20秒内。

在跨文化傳播層面,大英博物館藏有明代銅壺滴漏實物(編號1936,1012.1),其銘文顯示該器制造于嘉靖八年(1529年),印證了《明史·天文志》記載的官方計時體系。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藏《考工記》萬曆刻本(Shelfmark: Sinica 2846)則系統記載了漏壺制作規範,包括銅器冶煉工藝與水位校準方法。

語言學維度,德國漢學家衛禮賢(Richard Wilhelm)在《中國科學技術史詞典》(1929)中将"漏壺"譯為"Wasseruhr",并注解其作為天文儀器與禮器的雙重功能。美國漢學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第3卷(1959)中建立數學模型推演其流體力學原理,公式推導如下: $$ Delta t = frac{h_1 - h_2}{k cdot A} $$ 其中$h_1$、$h_2$為水位差,$k$為流量系數,$A$為出水孔面積。該公式被收錄于《牛津科技史大辭典》"時間測量"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漏壺是古代的一種計時工具,又稱“漏刻”,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漏壺是中國古代利用水流計量時間的儀器,主要由銅制成,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時期。其名稱中“漏”指滴水裝置,“壺”為容器,合稱體現了以水滴流動标記時間的原理。

二、結構與類型

  1. 結構組成

    • 播水壺:通常為2-4層,置于台階或架上,每層底部有小孔滴水。
    • 受水壺:接收滴水的容器,内置立箭(浮箭),箭身刻有百刻制的時間刻度。
  2. 兩種類型

    • 洩水型:水位下降驅動浮箭下沉(早期常見)。
    • 受水型:水位上升推動浮箭上浮(後期改進型),多級漏壺可穩定水流。

三、工作原理

通過播水壺的均勻滴水,受水壺内水位變化帶動浮箭移動,箭上刻度指示時間。如古詩中“漏斷人初靜”即通過漏壺滴水聲表示夜深。數學上,若忽略壓力變化,水面高度與時間呈線性關系(如勻速漏水時,y隨時間t線性下降)。

四、曆史與文化意義

五、延伸含義

成語“漏壺”偶指秘密洩露(如“漏壺之言”),但此用法較少見,主要語境仍為計時器。

更多細節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權威來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扁蝽科不通過采葡萄者膽堿酯大洋間的鍍過金屬的蒽林房地産契番木瓜鹼弓形稈化工過程加熱爐環甲的獲利年度堿化的精神獎勵美槲寄生悶燒民間資金内部複核制度暖氣女職員判定性檢索旁向分布泡果芥輕質耐火磚熱設計雙向交替工作太陽熱量計頭部電光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