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漏壶英文解释翻译、漏壶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clepsydra; water clock

相关词条:

1.drip-vessel  

分词翻译:

漏的英语翻译:

leak; leave out; seep; spillage; water clock
【机】 leak; leakage; leaking

壶的英语翻译:

crock; cruse; kettle; pot
【医】 kettle; Lag.; lagena

专业解析

漏壶(lòu hú),又称"刻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计时仪器,其核心原理是通过恒定水流计量时间。作为汉英词典术语,其英文对应词为"water clock"或"clepsydra",后者源自希腊语"κλεψύδρα"(klepsýdra),特指通过水流控制时间测量的装置。

从技术构成分析,漏壶系统由多级铜制容器构成:最上层为"日壶",中层为"月壶",底层为"夜壶",通过虹吸原理实现水位平衡。汉代典籍《周髀算经》记载的"百刻制"即基于漏壶计时,将昼夜划分为100个等分刻度。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卷十九中详细记载了燕肃莲花漏的改良结构,采用分水壶减缓水流速,显著提升计时精度达每日误差±20秒内。

在跨文化传播层面,大英博物馆藏有明代铜壶滴漏实物(编号1936,1012.1),其铭文显示该器制造于嘉靖八年(1529年),印证了《明史·天文志》记载的官方计时体系。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藏《考工记》万历刻本(Shelfmark: Sinica 2846)则系统记载了漏壶制作规范,包括铜器冶炼工艺与水位校准方法。

语言学维度,德国汉学家卫礼贤(Richard Wilhelm)在《中国科学技术史词典》(1929)中将"漏壶"译为"Wasseruhr",并注解其作为天文仪器与礼器的双重功能。美国汉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3卷(1959)中建立数学模型推演其流体力学原理,公式推导如下: $$ Delta t = frac{h_1 - h_2}{k cdot A} $$ 其中$h_1$、$h_2$为水位差,$k$为流量系数,$A$为出水孔面积。该公式被收录于《牛津科技史大辞典》"时间测量"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

漏壶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又称“漏刻”,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定义

漏壶是中国古代利用水流计量时间的仪器,主要由铜制成,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期。其名称中“漏”指滴水装置,“壶”为容器,合称体现了以水滴流动标记时间的原理。

二、结构与类型

  1. 结构组成

    • 播水壶:通常为2-4层,置于台阶或架上,每层底部有小孔滴水。
    • 受水壶:接收滴水的容器,内置立箭(浮箭),箭身刻有百刻制的时间刻度。
  2. 两种类型

    • 泄水型:水位下降驱动浮箭下沉(早期常见)。
    • 受水型:水位上升推动浮箭上浮(后期改进型),多级漏壶可稳定水流。

三、工作原理

通过播水壶的均匀滴水,受水壶内水位变化带动浮箭移动,箭上刻度指示时间。如古诗中“漏断人初静”即通过漏壶滴水声表示夜深。数学上,若忽略压力变化,水面高度与时间呈线性关系(如匀速漏水时,y随时间t线性下降)。

四、历史与文化意义

五、延伸含义

成语“漏壶”偶指秘密泄露(如“漏壶之言”),但此用法较少见,主要语境仍为计时器。

更多细节可参考《汉典》《搜狗百科》等权威来源。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保护性关税八水合氯贝尔默机齿冠圆氮杂色氨酸镫骨小头电距离电路族第一级文件堵塞砖弗洛朗斯氏反应副审计长归属抗睡的可变长记录文件脉冲进码和关联镁乳陌路浓妆的排斥控制判断的欠激发电机燃管三基的莎草酮双醋胺偶氮甲苯属性组太森氏试验体层照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