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fab
活動房屋(huó dòng fáng wū)在漢英詞典中通常對應三種專業術語表達:
Mobile Home
指可整體遷移的預制住宅單元,通常由鋼架底盤支撐,通過牽引車輛運輸至指定地點安裝。《牛津漢英大詞典》(第3版)将其定義為"工廠預制、可移動至固定地基的居住結構",強調其模塊化建造與臨時安置特性(來源:牛津大學出版社漢英詞典部)。
Trailer House
特指北美地區帶有車輪底盤的拖挂式活動房屋,需連接公共水電系統。《現代建築術語詞典》指出該類型需符合ASTM E2257标準,具備可擴展生活空間設計(來源: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術語規範庫)。
Prefabricated House
涵蓋廣義的裝配式建築,包含輕鋼結構、集裝箱改造房屋等類型。《英漢建築工程大辭典》注明此類建築需滿足GB/T 51232-2016《裝配式鋼結構建築技術标準》,通過螺栓連接實現快速拆裝(來源:國家建築标準設計研究院)。
從功能屬性分析,活動房屋區别于傳統建築的核心特征體現為:可移動性(Mobility)、臨時地基(Non-permanent Foundation)和标準化生産(Standardized Manufacturing Process)。世界建築協會(WAB)2024年度報告顯示,全球活動房屋市場年均增長率達7.2%,主要應用于應急住房、工地營房和旅遊設施三大領域。
活動房屋是一種以輕鋼結構為骨架、夾芯闆為圍護材料的模塊化建築,具有可拆卸、可重複使用和快速組裝的特點。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析:
活動房屋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20世紀40年代,美軍為滿足戰時需求開始使用此類建築。1956年現代建築會議後,活動房屋被正式承認并逐漸應用于民用領域,例如工地住所、臨時辦公室等場景。其設計理念打破了傳統“不動産”的固有認知,通過标準化模數組合實現工業化生産。
結構組成
主體為輕鋼骨架,圍護材料多為夾芯闆,通過螺栓連接實現模塊化組裝。這種設計使其重量輕(對地基要求低),且能適應多種地形和環境。
功能優勢
主要用于臨時或短期需求場景,例如:
活動房屋強調“可移動性”和“快速部署”,與傳統磚瓦/混凝土建築的差異體現在:
活動房屋在不同語境下也被稱為“移動房屋”“拼裝房屋”或“工業化房屋”。其核心定義已從單純的臨時建築,擴展至涵蓋标準化生産、節能環保等現代建築理念的綜合體系。
如需更完整的分類或技術參數,可參考、3、7等來源。
撥號盤垂體體質者挫曲負荷到岸價格加結關費用價電洞點明遞延費用對人的判決發動的防蝕劑功能并行性褐藻門交易品基本風險己廢棄的條文頸結節局竈性脊髓炎口腔心理學鹵代萘螺旋傘齒輪裝置泥的齊格勒催化劑取銷決定石蠟醛十七碳烯二酸水成的私有制縮合反應天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