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anticorrosive
防蝕劑(Corrosion Inhibitor)指通過化學或物理作用減緩或阻止金屬材料與環境介質發生腐蝕反應的物質。其核心原理是在金屬表面形成保護膜或改變介質腐蝕性,常見于工業水處理、油氣開采、金屬加工等領域。
漢英對照定義
《牛津材料科學詞典》定義為:"A substance that, when added in small concentrations to an environment, decreases the corrosion rate of a metal exposed to that environment"(通過微量添加至環境中,降低金屬腐蝕速率的物質)。
中文術語依據《化學術語》(科學出版社)解釋為:通過吸附、成膜或鈍化作用阻斷金屬電化學腐蝕過程的添加劑。
作用機理分類
美國材料試驗協會(ASTM)标準
G15标準将防蝕劑定義為:"通過降低腐蝕電池電流或增加極化電阻來控制腐蝕的化學物質",需通過失重法(ASTM G31)驗證其緩蝕效率。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
在《防蝕技術手冊》中強調其應用場景包括:
領域 | 常用防蝕劑類型 | 作用對象 |
---|---|---|
船舶工程 | 犧牲陽極(鋅塊) | 船體鋼結構 |
汽車制造 | 亞硝酸鹽鈍化劑 | 發動機冷卻系統 |
石油化工 | 季铵鹽類成膜劑 | 輸油管道内壁 |
(注:引用來源基于行業标準文獻,因平台限制未提供外鍊,請通過标準號或書名檢索權威出處)
防蝕劑是一種用于防止金屬或材料表面因化學、電化學或環境因素發生腐蝕的化學物質或混合物。以下是其核心信息的詳細解釋:
主要功能與原理
防蝕劑通過形成保護膜、改變介質性質或抑制電化學反應等方式,減緩或阻斷材料與腐蝕介質(如水、氧氣、鹽分等)的接觸。例如,銅粉混凝土(“梅洛克”塗料)通過銅粉的緩釋作用實現長期防污和防蝕。
應用領域
技術發展
近年來出現自動化添加技術,例如冷卻系統中可自動控制防蝕劑用量的裝置,提高效率并減少浪費。
環境影響
大量防蝕劑隨工業排水進入環境可能引發污染問題,因此需平衡防腐需求與生态保護。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配方或行業标準,可參考知網百科等學術資源獲取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