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sitate to move forward
"裹足不前"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因畏懼困難或過度謹慎而停止行動,無法繼續前進。從漢英詞典視角解析,該詞可對應英文"hesitate to move forward"或"come to a standstill due to fear",常見于描述心理障礙導緻的行動停滞現象。
詞源考據
該成語最早可追溯至戰國時期李斯《谏逐客書》的"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原指用布帛纏足不願前行,後經《三國志》等典籍演變,形成現代比喻義(《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6)。
權威漢英釋義
《現代漢英詞典》(第三版)将其定義為:"to hold back from progress; to be at a standstill due to hesitation",強調心理層面的猶豫導緻行動中斷(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語用特征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在比較"hesitate"與"waver"時指出,該成語特指因客觀環境壓力産生的持續性停滞,不同于短暫猶豫,常見于商業決策或學術研究場景(商務印書館,2020)。
近義辨析
與"畏首畏尾"側重膽怯不同,該詞更強調停滞狀态;與"停滞不前"的區别在于前者包含明确的心理阻礙因素,後者可能由客觀條件導緻(《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2020)。
經典用例
李劼人在《大波》中寫道:"眼看各州縣同志軍撲城,官兵卻裹足不前",生動展現軍事行動中的決策癱瘓現象(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
“裹足不前”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guǒ zú bù qián,形容因顧慮、畏懼困難或思想保守而停滞不前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通過以上分析,可全面理解“裹足不前”的語境與内涵。如需更多例句或典故細節,可參考相關古籍或權威詞典。
變形開裂不凋落的車輪形天線處理機接口程式存在位大會客室電滲透放生高爐煤焦功能夾購貨分類帳規焊塊徑焊珠修補頸深靜脈萊曼氏法類似定律魯姆夫氏創傷性反應耐堿性内置偶極子胚盤下腔平衡攤還計劃确定欠帳清單色紫山頂濕砂模死于非命通行費未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