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resistance to alkali
【機】 alkali proof; alkaliproof
耐堿性(Alkali Resistance)指材料或物質在堿性環境中保持化學穩定性和物理性能的能力,是衡量其抗腐蝕特性的重要指标。該術語常見于材料科學、化學工程及工業制造領域。
從化學角度分析,耐堿性涉及物質與氫氧根離子(OH⁻)的相互作用。堿性溶液中的高pH值會引發材料内部化學鍵斷裂或表面結構腐蝕,例如矽酸鹽材料在強堿環境中可能發生水解反應: $$ SiO_2 + 2OH^- → SiO_3^{2-} + H_2O $$
在工程應用中,耐堿性測試遵循國家标準GB/T 17657-2013《人造闆及飾面人造闆理化性能試驗方法》,該标準規定了材料在10%氫氧化鈉溶液中的浸泡實驗方法。建築材料、金屬塗層和陶瓷制品等行業均需通過此類測試确保産品可靠性。
國際材料試驗協會(ASTM)發布的C267-01标準進一步細分為三個等級:Ⅰ級(24小時失重率<1%)、Ⅱ級(1%-3%)、Ⅲ級(>3%),為工業選材提供量化依據。混凝土外加劑等特殊材料通過添加矽灰等成分可提升耐堿性能達300%以上。
耐堿性是指材料(如塗料、面料等)抵抗堿性物質侵蝕的能力,具體表現為在堿性環境中保持物理和化學性質穩定的特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塗料領域
指漆膜在堿性溶液(如氫氧化鈣)中浸泡後,抵抗起泡、剝落、粉化等現象的能力。例如混凝土表面塗料需具備高耐堿性,以適應水泥基材的堿性環境。
紡織領域
指面料接觸堿性物質時,延緩滲透時間、減少強力損失的性能,常見于防酸堿工作服。
如需具體測試标準或更多行業案例,可參考-3及的原始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