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漢英詞典中,"可見度"對應的英語術語為"visibility",指物體能被視覺感知的清晰程度或範圍。該詞由"可見"(visible)與"度"(degree)複合構成,最早應用于氣象學領域,現延伸至物理光學、航空管理、市場營銷等多個學科。
根據《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10版,該詞在氣象學中特指"特定光照條件下肉眼可識别物體的最大水平距離"[來源1]。世界氣象組織将能見度測量标準化為1-10級體系,其中10級表示最遠50公裡的觀測能力[來源2]。航空領域則采用跑道視程(RVR)作為關鍵參數,國際民航組織規定Ⅲ類儀表着陸系統要求RVR不低于175米[來源3]。
在傳播學領域,可見度被賦予"社會關注度"的引申義。根據《劍橋國際英語詞典》定義,該用法指"事物在公共領域被注意到的概率",常與媒體曝光率相關聯[來源4]。語言學家王力在《漢語詞彙史》中指出,該詞從物理學概念到社會學隱喻的演變完成于20世紀80年代[來源5]。
詞源學考證顯示,"visibility"源于拉丁語visibilitas,經由古法語visibilité進入英語詞彙。漢語譯名最早見于1933年商務印書館《物理學名詞》,确立過程參考了日語"可視度"的譯法[來源6]。現代語料庫統計顯示,該詞在學術文獻中的使用頻率較1990年增長320%,主要集中于環境科學(42%)、傳播學(28%)和信息技術(18%)三大領域[來源7]。
可見度(Visibility)是指物體能被觀察者識别的清晰程度,其核心解釋如下:
基本概念
可見度描述物體在特定環境下被肉眼或儀器觀測的清晰程度。例如,霧天因光線散射導緻可見度降低。
決定因素
在專業語境中,“可見度”與“能見度”可能略有差異: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領域的應用實例,可參考氣象學或光學相關文獻。
挨近半波不同接口初步的瓷皿定奪多道程式控制系統分立元器件慣量滾開胡得利催化裂化石腦油餾分角括號靜胞效應警察足跟聯想時間立即存取加法腦炎後遺症判決前審理碰壁皮脂溢區普拉特内氏膽汁結晶強制密封氣冷卻式凝結器區域阻滞軟件模拟程式沈香樹隨訪護士團體簽證脫機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