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il fin
尾鳍(wěi qí)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雙重專業含義的名詞,其英文對應詞根據應用領域有所不同,具體釋義如下:
指魚類或其他水生動物尾部末端由鳍條支撐的扁平狀推進器官,主要功能是提供前進動力和控制方向。英文譯為caudal fin。
來源: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1352頁。
《魚類學》李明德主編,科學出版社,2011年,第78頁。
中國動物主題數據庫:尾鳍的形态與功能(查看來源)
指船舶尾部安裝的垂直或水平舵狀裝置,用于調整航行穩定性或輔助轉向。英文譯為tail fin 或skeg。
來源:
《船舶設計實用手冊》國防工業出版社,2013年,第204頁。
中國船級社《船舶術語标準》(CCS-GB/T 38924-2020)查看标準
強調生物進化適應性,如金魚的尾鳍分為單尾、三尾等形态。
側重流體力學性能,如潛艇尾鳍可減少湍流阻力。
參考文獻:
國家科技名詞審定委員會:海洋科學/船舶工程術語查詢平台 訪問鍊接
尾鳍是魚類及部分脊椎動物的重要運動器官,其讀音為wěi qí()。以下是關于尾鳍的詳細解釋:
尾鳍位于動物尾部末端,由半包圍結構的“尾”字和左右結構的“鳍”字組成()。它是魚類遊泳時的主要動力來源,兼具穩定身體、控制方向的功能()。
推進遊動
尾鳍通過擺動産生向前的推力,是魚類快速遊動的核心動力來源。例如,魚在直線前進時,尾鳍的擺動起主導作用()。
方向控制
尾鳍與胸鳍配合,幫助魚類實現轉彎或調整遊動方向。當魚需要轉向時,尾鳍會向相應側擺動,産生力矩改變身體朝向()。
保持穩定
尾鳍能輔助平衡身體,尤其在高速遊動或水流變化時,确保魚類姿态穩定()。
在仿生學中,尾鳍的運動原理被用于設計水下機器人()。此外,汽車尾翼的設計也借鑒了尾鳍的流體動力學特性()。
如需更全面的生物學解析,可參考小學科學教材或魚類學百科()。
不容懷疑純過程段詞法符號蛋黃乳丢面子動産的授與奪去惡性放棄人光量器骨架代碼國際承認海登海因氏學說何止後備磁盤黃金輸送點肩峰下粘液囊炎膠糖診斷法甲氧桂乙酯淨砂莫須有铍潛債基金起泡膏三尖杉堿十進法的甩水圈四硝基二苯二硫調和的統計年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