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breakdown time
benzine; gas; gasoline; petrol
【化】 benzin; benzine; gaso; gasolene; gasoline
【醫】 benzin; petroleum spirit
【經】 benzine; gasoline; petrol
【化】 induction period
汽油的誘導期(Induction Period of Gasoline)是指汽油在特定測試條件下(通常為100°C的氧氣環境中)抵抗氧化變質的能力,即從開始測試到汽油吸收氧氣并發生顯著氧化反應的時間間隔。該指标是衡量汽油儲存穩定性和抗氧化性能的關鍵參數。
術語解釋
誘導期指汽油在加速氧化條件下保持化學穩定性的時長,單位為分鐘。其本質反映了汽油中不飽和烴(如烯烴)與抗氧化劑之間的動态平衡。誘導期越長,表明汽油的抗氧化能力越強,儲存中生成膠質的傾向越低。
來源:《石油煉制工程》(侯芙生主編),ASTM D525标準
标準測試流程
依據ASTM D525标準,将汽油樣品置于氧彈中,在100°C、689 kPa氧氣壓力下持續監測壓力變化。當壓力從最高點下降≥13.8 kPa時,記錄的時間即為誘導期終點。
來源:ASTM International标準D525-19
成分關聯性
來源:《燃料化學學報》2018年刊載研究
儲存與使用影響
誘導期低于240分鐘的汽油在長期儲存中易産生膠質沉澱,可能導緻發動機噴油嘴堵塞、進氣閥積碳。現代汽油标準(如GB 17930-2016)要求誘導期≥480分鐘。
來源:中國國家标準GB 17930-2016
中國石化采用誘導期數據優化催化裂化工藝,通過降低FCC汽油烯烴含量(從45v%降至18v%),使誘導期從180分鐘提升至600分鐘以上,顯著延長加油站儲罐周轉周期。
來源:中石化煉油技術進展報告(2022)
汽油誘導期是量化其氧化安定性的核心指标,直接影響燃料儲存安全性與發動機可靠性。通過控制烯烴含量、添加高效抗氧化劑可實現誘導期的精準調控,滿足現代清潔燃料标準要求。
汽油的誘導期是衡量其氧化安定性和儲存穩定性的重要指标,具體解釋如下:
誘導期指汽油在特定實驗條件下(通常為100℃、氧氣壓力0.7MPa)與氧氣接觸後,從開始到吸收氧氣并導緻壓力明顯下降所經曆的時間(以分鐘為單位)。這一過程通過模拟高溫氧化環境,評估汽油的抗氧化能力。
誘導期越長,表明汽油抗氧化能力越強,在儲存或使用過程中不易發生氧化反應生成膠質、酸性物質等有害産物。例如,誘導期短的汽油易變質,導緻發動機氣化器結膠、進氣閥積碳等問題。
汽油中的二烯烴和含極性基團的化合物(如硫醇、酚類)易與氧氣反應,顯著縮短誘導期。因此,煉油工藝需通過脫硫、添加抗氧化劑等方式減少這類成分。
實驗中,汽油樣品置于密閉鋼筒内,充氧至0.7MPa後加熱至100℃。初期氧壓穩定,隨着氧化反應加速,氧氣消耗導緻壓力驟降,此時間間隔即為誘導期。
$$ text{誘導期} propto frac{1}{text{活性物質濃度}} $$
誘導期是衡量汽油抗氧化能力的關鍵參數,直接影響其儲存壽命和發動機安全運行。相關标準可參考行業測試方法(如ASTM D525)進一步了解。
扁豆湯瓊脂邊線界線鼻硬結杆菌不充分的彈式熱量計倒填日期地磁擾動方位遊标分離篩分離序列福勒斯特林國際象棋寒風抗幹擾性可超越的勞動定額的制定馬歇爾.霍爾氏法面包糊狀的萘-1,8-磺内酯内格累氏傾斜逆向十二指腸平面型光電二極管平肉奇偶檢驗曲形釉質社會科學神授的十萬八千裡外傷性神經炎維也納散,鉀石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