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抗幹擾性英文解釋翻譯、抗幹擾性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interference immunity

分詞翻譯:

抗幹擾的英語翻譯:

【計】 anti-jamming; antidisturbance

專業解析

抗幹擾性(anti-interference capability)是電子工程與通信領域的核心概念,指系統或設備在存在外部電磁幹擾、噪聲或其他不利環境因素時,仍能維持預定功能穩定運行的特性。該術語在IEEE标準中定義為"系統在幹擾環境下保持性能指标的能力"(IEEE Std 100-2000),其量化指标通常包括信噪比改善度、誤碼率抑制能力等參數。

在實踐應用中,抗幹擾性主要通過三個維度實現:1)硬件層面的電磁屏蔽設計,如采用差分信號傳輸技術;2)軟件算法層面的數字濾波與糾錯編碼,例如維特比譯碼在移動通信中的應用;3)協議層面的沖突避免機制,可見于IEEE 802.11無線網絡協議的CSMA/CA訪問控制策略。中國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SAC)發布的GB/T 17626系列标準詳細規定了電子設備的抗擾度測試方法,其中輻射抗擾度測試要求設備在80MHz-1GHz頻段承受3V/m場強幹擾而不失效。

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在IEC 61000-4-3标準中建立了分級測試體系,将抗幹擾能力劃分為1級(民用環境)至4級(工業環境)不同等級。航空航天領域對此要求最為嚴苛,例如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抗窄帶幹擾能力達到-120dBm,确保在複雜電磁戰場環境下的定位精度。

網絡擴展解釋

抗幹擾性指設備或系統在複雜電磁環境中抵抗外部幹擾、維持正常運作的能力,尤其在通信、雷達、電子設備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1.核心定義

抗幹擾性強調設備通過技術手段減少或消除電磁幹擾的影響,包括防止幹擾信號通過天線、電源線或設備外殼進入系統。例如,雷達需在複雜電磁環境中保持性能穩定,其抗幹擾能力直接決定整體效能。

2.應用領域

3.技術措施

4.挑戰與現狀

目前缺乏統一的評價标準,導緻雷達等設備的抗幹擾能力難以量化,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技術發展。此外,幹擾類型多樣(如電子幹擾、信號阻塞),需針對性設計解決方案。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技術案例或評價方法,可參考相關工程文獻或行業标準。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保雷沙門氏菌變溫吸附标號數據表式價值标準登錄塊電傳會議碇泊期間豆三角關節複式旋風分離器功率電平互相作用鏡軸測量法計算機科學的數學基礎跨導體浪漫精神鍊型結構硫氰酸鎂濾波抗流圈凝固試驗判定支援模型啟動命令青蟲菌情結生理能力神經實在存在的事物絲蟲狀的透照燈彎曲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