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偶檢驗英文解釋翻譯、奇偶檢驗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parity check equation; parity checking
【經】 parity check
分詞翻譯:
奇偶的英語翻譯:
【計】 odd even
檢驗的英語翻譯:
check up; examine; inspect; proof; prove
【計】 CH; checkout; V; verify; verify check; verifying
【化】 checking; examine
【醫】 analysis; coroner's inquest; docimasia
【經】 inspection; monitoring; proof; test; verification; verify
專業解析
奇偶檢驗 (Parity Check) 是數字系統和數據傳輸中用于檢測數據錯誤的一種簡單而廣泛使用的機制。其核心思想是通過增加一個額外的位(奇偶位),使整個數據單元(包括數據位和奇偶位)中“1”的總數保持為奇數(奇校驗)或偶數(偶校驗)。
核心原理
-
奇偶位生成:
- 在發送數據前,發送端根據所選規則(奇校驗或偶校驗)計算并添加一個奇偶位。
- 奇校驗 (Odd Parity): 調整奇偶位,使得數據位加上奇偶位後,“1”的總數為奇數。
- 偶校驗 (Even Parity): 調整奇偶位,使得數據位加上奇偶位後,“1”的總數為偶數。
- 計算方法通常是對所有數據位進行異或 (XOR) 運算(模2加法)。對于偶校驗,XOR的結果直接作為奇偶位;對于奇校驗,則對XOR結果取反作為奇偶位。
- 數學表達(以偶校驗為例):
$$
P = d_1 oplus d_2 oplus d_3 oplus ... oplus d_n
$$
其中 $P$ 是奇偶位,$d_1$ 到 $d_n$ 是數據位,$oplus$ 表示異或運算(模2加法)。
-
錯誤檢測:
- 接收端收到數據(包括數據和奇偶位)後,重新計算接收到的數據位的奇偶值(使用與發送端相同的規則:奇校驗或偶校驗)。
- 将重新計算得到的奇偶值與接收到的奇偶位進行比較:
- 如果兩者一緻,則認為數據傳輸可能沒有發生錯誤(單比特錯誤檢測)。
- 如果兩者不一緻,則表明在傳輸過程中肯定發生了奇數個比特的錯誤(例如1位、3位、5位等翻轉)。
關鍵特性與應用
- 檢錯能力: 奇偶檢驗隻能檢測出奇數個比特發生的錯誤。如果傳輸過程中發生了偶數個比特的錯誤(例如2位同時翻轉),則錯誤無法被檢測出來,因為“1”的總數的奇偶性保持不變。
- 糾錯能力: 标準奇偶檢驗不具備糾錯能力。它隻能告知錯誤發生了,但無法确定是哪一個(或哪幾個)比特出錯。
- 主要應用場景:
- 計算機内存 (RAM): 常用于檢測内存芯片讀取或寫入時發生的單比特錯誤。
- 串行通信: 在異步通信(如UART)中,常作為簡單的錯誤檢測機制。
- 數據存儲與傳輸: 在要求不高的場景或作為其他更複雜糾錯編碼(如海明碼)的組成部分。
- 冗餘校驗 (RAID): 在某些RAID級别中用于數據重建。
漢英定義對照
- 奇偶檢驗 (Jī'ǒu Jiǎnyàn): Parity Check - A method for detecting errors in digital data by adding an extra bit (parity bit) to make the total number of 1s in a data unit either odd or even.
- 奇偶位 (Jī'ǒu Wèi): Parity Bit - The extra bit added to data for parity checking purposes.
- 奇校驗 (Jī Jiǎoyàn): Odd Parity - A parity scheme where the total number of 1s (including the parity bit) is made odd.
- 偶校驗 (Ǒu Jiǎoyàn): Even Parity - A parity scheme where the total number of 1s (including the parity bit) is made even.
參考資料:
- Parity bit - Wikipedia (奇偶位基本原理與應用概述)
- Error Detection (Parity Check) - Tutorialspoint (通信中的奇偶檢驗應用)
- What is a Parity Check? - TechTarget (存儲系統中的奇偶檢驗解釋)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 GeeksforGeeks (包含奇偶檢驗在内的多種檢錯方法比較)
- IEEE Standard Glossary of Computer Networking Terminology (IEEE 802.3等标準中可能涉及相關術語定義,需查閱具體條款)
網絡擴展解釋
奇偶檢驗(Parity Check)是一種簡單的錯誤檢測方法,主要用于數據傳輸或存儲過程中驗證數據的完整性。其核心原理是通過增加一個冗餘位(奇偶位),使數據中“1”的個數滿足奇數或偶數的預設條件,從而判斷是否發生傳輸錯誤。
一、基本原理
-
奇校驗(Odd Parity):确保數據(包括奇偶位)中“1”的總數為奇數。
例如,原始數據為1010
(含2個“1”),若采用奇校驗,則奇偶位為1
,最終傳輸數據為10101
(3個“1”)。
-
偶校驗(Even Parity):确保數據(包括奇偶位)中“1”的總數為偶數。
沿用上例,若采用偶校驗,奇偶位為0
,傳輸數據保持10100
(2個“1”)。
二、工作流程
- 發送端:根據原始數據計算奇偶位并附加到數據末尾。
- 接收端:重新計算接收數據的“1”的個數,驗證是否符合預設奇偶性。
- 若符合,認為數據正确;
- 若不符合,判定傳輸過程中出現錯誤。
三、優缺點
優點:
- 實現簡單:計算和驗證僅需少量邏輯電路。
- 低開銷:僅增加1位冗餘信息。
缺點:
- 檢測能力有限:隻能檢測單個位錯誤,若出現偶數個位同時出錯(如2位翻轉),奇偶性仍可能匹配,導緻漏檢。
- 無法糾錯:僅能發現錯誤,無法定位或修正錯誤。
四、應用場景
- 早期計算機内存:如RAM模塊使用奇偶校驗檢測數據錯誤。
- 串口通信:如RS-232協議中可選奇偶校驗功能。
- 簡單通信協議:對可靠性要求不高的短距離數據傳輸。
五、數學表達
設數據位為 ( d_1, d_2, dots, d_n ),奇偶位 ( p ) 的計算公式為:
- 奇校驗:
$$
p = left( sum_{i=1}^{n} d_i right) mod 2 oplus 1
$$
- 偶校驗:
$$
p = left( sum_{i=1}^{n} d_i right) mod 2
$$
(其中 (oplus) 表示異或運算)
奇偶檢驗因其簡單性仍被用于部分場景,但受限于檢測能力,現代系統常結合更複雜的糾錯碼(如海明碼、CRC)提升可靠性。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