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cephaloclast; cephalotribe; cranioclast
碎顱鉗(Cranioclast)是一種曆史産科手術器械,主要用于處理胎兒顱骨無法通過産道的難産情況。其英文術語由希臘詞根"kranion"(顱骨)和"klastos"(破碎)組成,字面含義為"顱骨破碎器"。該器械通常由高強度金屬制成,具有鉗形結構與鋸齒狀咬合端,可通過機械力縮小胎兒頭圍以便取出。
根據《道蘭氏醫學詞典》第32版記載,碎顱鉗在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被廣泛應用于産科急診,主要適用于已死亡胎兒的滞留性難産處理。器械操作需配合穿顱術使用,通過穿透胎頭釋放顱内壓後實施顱骨壓碎。《牛津醫學器械手冊》指出,現代産科實踐中該器械已被剖宮産等安全技術取代,目前主要作為醫學史教學标本存在。
世界衛生組織《母胎健康技術指南》強調,碎顱鉗屬于侵入性操作器械,其使用伴隨較高母體損傷風險,在當代醫療環境中僅作為最後處置手段。醫療器械分類中歸屬于III類高風險器械,需經嚴格滅菌處理。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的醫學主題詞表(MeSH)将其歸類于"産科器械"分支,編碼為E07.190.700.600。
碎顱鉗是一種專業醫療器械,其定義和用途在不同醫學領域存在差異,需結合具體場景理解:
婦産科應用
主要用于難産或胎兒異常處理,如所述:
神經外科應用
根據,該器械用于顱骨手術:
術語與分類
需注意:不同文獻對器械用途的描述差異可能源于科室分工或術語演變,實際使用需以臨床場景為準。
安培分子電流假說苯基磷酸本質光不平衡副翼儲存電路族短期墊款多餘下标二氰合金酸鈉富鉛玻璃器鋼線粒恭順的國内運費合同見證人價格浮動膠質絕緣紙計數循環脊髓側索硬化局部射線照相濫竽充數模型工場泥漿泵全局方式乳糜的殺變形菌素伸臂末端事務處理程式結束素片特征變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