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cut wire shot
steel
【化】 steel
【醫】 steel
clue; line; string; stringy; thread; tie; verge; wire
【醫】 line; line Of occlusion; linea; lineae; lineae poplitea; mito-; nemato-
soleal line; strand; thread
【經】 line
grain; granule
【醫】 grain; granula; granulatio; granulation; granulationes; granule; granum
"鋼線粒"并非現代漢語标準詞彙或冶金學術語,其含義需結合字面及專業背景分析。從漢英詞典角度解釋如下:
該詞由“鋼”(steel)、“線”(wire)、“粒”(grain/particle)構成,可理解為鋼絲中的晶粒或微粒結構,特指鋼鐵材料在微觀尺度下的組織形态。在冶金學中,鋼絲的力學性能(如強度、韌性)與其内部晶粒尺寸和分布直接相關。細化的晶粒通常能提升材料強度(遵循Hall-Petch關系),而“鋼線粒”可能指代這一微觀特征。
鋼絲經冷拉拔加工後,原始晶粒被拉長、破碎,形成纖維狀組織(即“線粒”結構)。此過程伴隨位錯密度增加,導緻加工硬化。例如,高碳鋼絲的最終強度可達2000 MPa以上,其核心在于晶粒細化和相變控制 。
在金屬學中,“粒”常指晶粒(grain),即多晶體材料中的單晶區域。鋼絲的晶粒尺寸受控于:
第8章詳述金屬塑性變形與晶粒細化機制,解釋冷拉拔對鋼絲微觀結構的影響(ISBN 978-7-313-10062-4)鍊接
國際通用的晶粒尺寸測量方法,適用于鋼絲等金屬材料分析(ASTM International)鍊接
讨論鋼絲拉拔工藝中晶粒演變與性能關聯(2020年第4期)鍊接
中文 | 英文 | 釋義 |
---|---|---|
鋼線粒 | Steel wire grain | 鋼絲内部晶粒結構,決定其力學性能的微觀單元 |
Fiber structure in wire | 冷拉拔後形成的纖維狀組織,屬加工硬化産物 | |
Microstructural feature | 需通過金相顯微鏡或電鏡觀察的顯微特征 |
注:若需進一步驗證術語準确性,建議查閱《冶金工程大辭典》(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或咨詢材料科學領域專家。
根據搜索結果分析,"鋼線粒"是一個專業術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定義 在機械加工領域,"鋼線粒"對應的英文為"cut wire shot",指将鋼絲切割成特定尺寸的顆粒狀材料。這種材料具有均勻的幾何形狀,通常呈現圓柱形或近似球形的外觀。
生産工藝 通過将碳鋼或不鏽鋼線材經專業設備切割後,再經過鈍化處理制成,直徑範圍多在0.2-3mm之間,長度通常為直徑的0-1.5倍。
行業應用 主要用于金屬表面處理領域:
需要注意的是,該術語在普通詞典中未被收錄,屬于機械加工行業的專業詞彙。如需具體技術參數或采購信息,建議參考機械加工行業标準或聯繫專業供應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