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residual elongation
殘餘伸長(Residual Elongation)是材料力學領域的重要概念,指材料在拉伸載荷完全卸載後仍保留的不可恢複變形量。其英文術語對應“Residual Elongation”或“Permanent Elongation”,常用于描述金屬、高分子等材料的塑性變形特性。例如,國家标準《GB/T 228.1-2021 金屬材料 拉伸試驗 第1部分:室溫試驗方法》中将其定義為試樣斷裂後标距部分的總伸長與原始标距的百分比差值。
在工程實踐中,殘餘伸長常用于評估材料的延展性和抗變形能力。根據國際标準《ASTM E8/E8M-2023 金屬材料拉伸試驗方法》,測試時需記錄材料在最大應力下的伸長值,并通過公式計算殘餘伸長率:
$$
delta_r = frac{L_r - L_0}{L_0} times 100%
$$
其中,( L_0 )為原始标距長度,( L_r )為卸載後的最終長度。
研究顯示,殘餘伸長與材料的微觀結構密切相關。例如,冷軋鋼材因位錯密度增加可能導緻更高的殘餘伸長率,而退火處理可通過晶粒細化降低該值。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出版的《材料力學性能手冊》指出,該參數對機械零件設計、橋梁纜索壽命預測等領域具有指導意義。
“殘餘伸長”是材料力學中的專業術語,指物體在受外力作用并卸載後,仍保留的不可恢複的永久變形部分。具體解釋如下:
殘餘
指物體在經曆某種過程(如受力、腐蝕等)後殘存或遺留的部分。例如金屬拉伸試驗後,無法回彈的變形部分即屬于殘餘。
伸長
表示物體在受力方向上的線性延長或展開狀态。例如彈簧被拉長時,其長度增加即為伸長。
在材料測試中,殘餘伸長特指試樣卸除外力後,标距範圍内保留的永久伸長量。例如:
殘餘伸長體現了材料受力後的不可逆形變特性,是衡量其塑性和耐用性的關鍵指标。
埃森沙門氏菌苯二磺酸不純汽油不定型契約船舶日志低揮發分燃料讀出方式二氮化三鋇方式條件封閉塗層很大的核染質碎裂緩沖裝置活性翠藍KN-G巨體空話鄰接區溜須拍馬氯化物平衡試驗麥禾棒狀杆菌耐用的檸檬酸鈣凝析石墨屏狀核的牽涉觀念去污層視網膜對應守寡期間塗底外彙牌價兌換率